记者实测“融360” 注册后被导流至风险平台 个人信息疑遭大量泄露-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周末三板斧

记者实测“融360” 注册后被导流至风险平台 个人信息疑遭大量泄露

2025-07-28 17:06:0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宋媛媛

□实习生 李逸凡

近期,有网友向本报反映,通过融360平台借款遭遇被导流到其他无资质平台,还有存在收取高额担保费、管理费、会员费,以及个人信息可能被平台泄露等问题。

那么,网友所述是否属实呢?《法治周末》记者于7月上旬下载了融360app,并进行了实际体验。


未填个人信息先得“风险通知”

在输入身份证号注册融360app后,记者首先注意到的是主界面中心的红色惊叹号,显示“您有一个风险异常提醒”。

未填个人信息先得“风险通知”

点击进入,跳转后的页面上,记者看到有130多个待检风险项,多个红色的惊叹号、“立即检测”提示。中间的公告栏滚动播报,称某某客户通过了评估信用资质,已排查出多项风险。页面下方提示,只需支付39.9元即可成为会员、可排查风险。点击进入后,跳转到“个人风险评估报告”页面,需要与“天下信用”公司签署风险评估协议……


支付39.9元可得个人风险评估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融360app一再提示记者风险异常,但实际上,除了注册用身份证外,记者此时还没有输入任何个人信息。并且,此后每次进入,都会出现“风险异常”的提示。

随后,记者选择不进行个人风险评估,直接申请额度。

在申请额度环节,需要填写包括学历信息、住房情况、婚姻状況、月收入、职业类别、单位缴纳社保情况、车辆情况、联系人等个人信息,还要收集记者其他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居住地址要具体到门牌号。另外,还需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然而,在融360app收集了如此繁多、详细的个人信息后,其相关协议显示,借款人默认自己承担个人身份信息泄露并被他人不当使用的风险。

在融360《个人信息授权书》里第3条显示,“用户已经充分理解并知悉该等信息提供和使用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信息被我们依法提供给第三方后被他人不当使用(如您的身份证照片被他人用于手机号实名登记、银行账户开户办卡等不法目的)的风险以及人脸识别信息被我们提供给第三方后可能被他人用于人脸识别之外的其他目的,因而导致存在您的肖像权益被侵害的风险。”


贷款电话“轮番轰炸” 有的竟是批发公司

记者的个人信息上传完毕后,平台提示可用额度为9500元。

但还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就有电话打了进来。经询问,对方称是“安逸花”的客服。随后,“兴旺花”“快鸟钱包”“猫满花”“安逸花”“卡卡贷”“米米钱包”“攒花”“云财堂”“菜鸟钱包”“仁心花”“招联金融”等平台密集向记者发送贷款短信,或拨打记者电话。算下来,不到半个月时间,记者共收到相关信息13条,电话20通。

记者将“兴旺花”“快鸟钱包”等关键词输入百度搜索,即出现“黑网贷 高炮口子‘兴旺花’”“揭秘黑网贷平台快鸟钱包及其诈骗手法”等文章,称其借贷产品综合年化利率远超36%,甚至高达 60% 以上。

这些电话中,有4个来自“安逸花”。其中一位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可以帮助记者借款,但需要在微信小程序操作。该客服引导记者进入微信小程序进行人脸识别,注册安逸花账户,但扫描后页面显示乱码。客服给出的解释是,记者曾用该程序借钱未还,但记者从未在该程序上借过钱。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期间一位自称招联金融经理的女士打来电话,说是从融360app上获得的记者电话、贷款等相关信息,表示可帮助记者借款,额度1万元起,利息很低,月息只有0.005 %。

这位招联金融经理要求记者添加其微信。添加后发现,其实名认证为“彭春燕”,认证企业并非招联金融,而是“德泽泰贸易有限公司”。

记者进入天眼查,搜索“德泽泰贸易有限公司”相关信息,发现该公司主营批发与销售,与借贷业务毫无关系。而且,其企业微信注册时间为2025年7月1日,仅在记者测试两天前,营业期限显示至9999年。


导流给“风险平台” 协议竟是空白页

到了借款提现环节,融360平台并未放款,而是直接转给了“卡卡贷”,还需要记者签订“服务协议”“个人授权书”等合同文件。

查看“个人授权书”记者发现,“信息共享授权”部分显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包括各类互联网科技公司可以查阅记者个人信息”。

通过其列出的“合作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目录”,记者注意到,共有“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赣州市彩通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浩瀚汇通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小薇科技小额再贷款(大连)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可以查阅记者信息。

而这17家公司也都附有其各自运营的app的相关协议。随即点进几家后,记者发现有的协议竟然是空白页,等了一会儿才跳出提示:“数据库未配置相应的产品协议”。即便如此,用户需要同意协议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借款。

记者同意后,页面提示,用户还要下载“卡卡贷”的app才能进行借款……

根据企业信用查询平台企查查数据,“卡卡贷”是由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助贷平台,风险扫描出该公司包括自身风险、关联风险等共计六百多条提示信息。考虑到未知风险,记者选择先退出。

退出“卡卡贷”界面后,又回到融360平台。记者注意到,融360又推荐了“安逸花”。经查询,“安逸花”是由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但根据企查查数据,风险扫描出该公司包括自身风险、关联风险等共计九百多条提示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360推荐的平台页面有提示,这是“用户与推荐机构直接签署的协议。请用户注意是否存在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直接联系借款机构”。

据记者近期调查了解,多家助贷平台存在与融360类似的情形。

融360是否涉嫌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其导流风险/无资质平台是否合规合法?相关免责条款,是否真的能免除导流平台的责任?就以上问题,法治周末记者向北京融三六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该公司未予回复。

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

责编:刘立民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