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厕位比例提升让性别关怀落地生根-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时评

​女厕位比例提升让性别关怀落地生根

2025-08-07 11:37:2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王志顺

城市公共厕所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应当提高到3∶2,人流集中的场所比例应当提高到2∶1……这项载入《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的创新规定,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使甘肃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公厕性别比例配置的省份。这项看似细微的制度改革,实则是我国性别平等事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治理智慧。(8月3日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公众号)

长期以来,公共场所女厕排队已成为困扰女性日常生活的显性痛点。在兰州中心商场,13个女厕位需要应对男厕“5个厕位加9个小便池”的复合配置;黄河风情线公厕即便设置了3个女用厕位和1个通用厕位,旅游高峰期仍会出现6人排队的窘境。这些真实场景生动揭示了传统厕位配置与当代女性实际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甘肃此次立法的突破性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制度层面,将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公厕设计标准》中的建议性指标升格为具有强制效力的法规条文;技术层面,创新性区分普通场所3∶2与人流密集区2∶1的差异化标准;执行层面,构建了从规划审批到建设验收的全链条监管机制。这种立体化的制度设计,有望彻底改变类似兰州火车站“女厕12个对男厕14个(含小便池)”的资源配置失衡现状。

这项改革的深层意义远超解决如厕难题本身,它开创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性别敏感评估机制。通过立法确立设施配置的性别比例,实质是在城市治理中植入了性别视角。甘肃省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解释切中要害:“现在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多数为1:1,而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1.5倍至2倍,应该充分考虑女性的特殊需求。”这种基于实证的立法逻辑,打破了形式平等的迷思,实现了从权利宣示向实质保障的重要跨越。

当代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形成多元互补的格局。深圳试点的“潮汐公厕”通过灵活调度空间资源缓解女性如厕压力,重庆南岸区的物联网厕位系统则运用智能技术动态优化配置,这些技术创新与甘肃的立法保障共同构成了解决性别需求的多维方案。

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这项立法提供了公共政策创新的示范样本。它将“厕所革命”从设施改造升级为制度创新,为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性别平等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路径。当2∶1的厕位比例从行业建议变为法律强制,标志着性别平等理念正在从价值倡导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安排。

甘肃的实践表明,性别平等的实现既需要破除观念壁垒,更依赖制度创新。当厕位比例从设计标准变为法律条文,意味着性别关怀真正从纸面走向现实。这种以立法促平等、以制度保权益的探索,不仅解决了女性的如厕难题,更为构建性别友好的公共空间树立了标杆,其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深化。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