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餐饮不该是“冒险游戏”-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时评

景区餐饮不该是“冒险游戏”

2025-10-09 14:23:5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丁慎毅

10月6日,一名游客发视频投诉称,其在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霞浦街道小径湾某海鲜餐厅吃饭时,两道菜被收了661元,此事引发热议。

杨先生说:“我们问价格,他们不说,让我们先吃。”餐厅老板则对媒体回应,顾客点菜时已明确告知价格与斤数,所有菜品明码标价,实际收费比标价还低不少。最后,店家退了400元,杨先生删了投诉视频。10月7日,街道办有工作人员回应,已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前往涉事餐厅查看,具体处理结果以市场监管部门为准。(10月7日极目新闻)

事情看似了结,但这个“明码标价”仍是一笔糊涂账。笔者认为,这场发生在无数景区餐厅的“经典戏码”,远不是退款就能翻篇的。

这让人想起青岛的“天价大虾”事件、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剧本总是很相似:游客点菜时问不到价,结账时吓一跳,商家指着墙上的价目表说“合规”,监管部门一来,往往以退款告终;你说商家违规,他说我标了价;你说商家宰客,他说你可以不吃。“明码标价”就这样似乎成了某些商家的“护身符”。

现在有些地方的监管,大多停留在“有没有标价”这个最简单的环节。至于标的价格合不合理、秤准不准、消费者是不是真的知情,往往要等出了事才去过问。

其实这些问题,技术早就能解决。在杭州西湖边的餐厅,很多都用上了防作弊电子秤,称重数据实时传到监管平台。后厨的监控不是装样子,真有争议,消费者可以申请调看称重和加工过程。这些措施花钱不多,却能让商家规矩很多。

再说价格。景区餐饮可以比市区贵一些,但不能贵得离谱。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做价格监测,对明显高于市场价的进行提醒。上海迪士尼就有这样的预警机制,价格异常会自动触发调查。

最关键的还是信用约束。现在为什么有些商家还敢宰客?因为成本太低。被投诉了,大不了退款。要是把宰客行为和征信挂钩,一次严重违规就可能影响贷款、开店,他还会不会这么随意?

如果说到景区餐饮,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小心被宰”。这种警惕的背后是对旅游行业的不信任。

杭州西湖景区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那里同样是人流如织,却很少听说天价餐饮。不是那里没有高价菜,而是消费透明,该多少就是多少,绝不玩花样。成都的宽窄巷子的做法可圈可点,很多餐厅用的都是统一配发的智能电子秤。这些地方明白,有的游客可能就来一次,但好口碑能吸引更多人来。

所以,要想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就要打破“宰客—曝光—退款—再宰客”的怪圈,这要求景区商家和管理者作出实实在在的改变。

对于商家,不能只满足于在墙上贴张价格表。海鲜这类容易产生争议的消费,应该在点菜时就出具预估总价单,经顾客确认。称重时大大方方展示,最好能用上防作弊秤。

对于监管部门,得从“有没有标价”向前多走几步,价格是否在合理范围、秤具是否准确、消费者是否知情,这些都要监管起来。技术手段要用起来,信用惩戒要硬起来。

对于游客,遇到可疑情况,别怕麻烦。拍下菜单、记下秤具读数、保留账单。你的每一次较真,都是在推动市场更规范。

明码标价的本质,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当标价成了数字游戏,秤具可以“灵活调整”,再漂亮的价格标签也失去了意义。

没有人希望每次旅行都变成一场维权战斗,也没有哪个地方,能靠坑蒙拐骗成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景区餐饮不该是“冒险游戏”。它应该是游客歇脚的驿站,是展示地方特色的窗口。只有当商家不再把“明码标价”当盾牌,而是真正把它作为诚信经营的起点,游客才能安心享受旅途中的一餐一饭,景区才能靠一个个累积的口碑赢得更多的客流。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