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见闻|钢城唐山的国庆文旅答卷-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中国

国庆见闻|钢城唐山的国庆文旅答卷

2025-10-09 15:22:0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 编者按

国庆中秋假期不仅是休闲出游的好时机,也是观察法治如何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窗口。本期《法治周末》推出“国庆见闻”专题报道,透过国庆中秋假期记者的所见所感,展现法治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同时,通过本报评论员的视角,探讨国庆中秋假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如何借助热点事件更好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国庆期间的河头老街。 高原 摄


《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这个国庆,河北省唐山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文旅答卷。

当钢铁之城打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这座曾以钢铁闻名的工业重镇,正在用另一种“火花”吸引众人眼光:从河头老街的打铁花,到唐山宴的灶火,再到曹妃甸港区的灯火,这座钢铁之城正在完成从“钢铁摇篮”到“京津冀后花园”的华丽转身。


河头转身

10月5日,华灯初上。唐山丰南区,河头老街景区入口处,65岁的王志刚看着摩肩接踵的人流不停感叹。他身后,是根据历史资料复原的“河头老站”站牌;身旁,是身着汉服、举着糖画的年轻人。

“变了,全变了。”王志刚是土生土长的“老丰南”,在附近的国丰钢厂工作了近四十年,去年刚退休。

“以前这儿就是一片老平房,紧挨着煤河。我年轻那会儿在钢厂上夜班,下班骑车回家,河水的味儿可不好闻了,脸上都沾着煤灰。”他顿了顿,伸手指向古风街巷,“现在这里成了全国游客都来的‘网红’地了。”

河头,这个名字在中国工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1881年,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在此修建;次年,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在这里汽笛长鸣,拉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序幕。这条流淌了百年的煤河,曾是“乌金”运输的动脉,如今,它成了承载城市新梦想的文旅之河。

国庆期间,河头老街化身为“不夜城”,非遗技艺“打铁花”是每晚的重头戏。

“我跟我孙子说,这打铁花,就跟咱们钢厂里炼钢溅出的钢花一个道理。”王志刚笑着说,“只不过,以前这火花代表的是生产力和汗水,现在,它成了大家手机里的美景和欢呼。”

他的儿子王振华,在景区里经营着一家棋子烧饼铺。

“这手艺是跟我爷爷学的,以前在钢厂上班三班倒,总觉得这手艺要失传了。”他的手指关节粗大,既有揉面留下的印记,也有在钢厂操作机器时留下的老茧。

2016年,国丰钢厂开始压减产能,王振华和许多工友一样,面临着人生选择。他记得那天父亲王志刚坐在煤河边抽了一晚上的烟,最后对他说:“咱唐山的根在工业,但出路不能只靠工业。你把烧饼铺开起来,这是咱家传了三代的手艺。”

让王振华自豪的是,他的烧饼不仅吸引了外地游客,还成了很多唐山人招待客人的首选。

“前几天有个北京客人,专门开车过来买了两百个烧饼,说要带回公司给同事尝尝。”王振华说,“以前总担心‘钢饭碗’没了怎么办,现在看着这满街的人气,心里踏实了。咱唐山的‘硬’工业,现在转化成了‘热’烟火。”


舌尖上的唐山宴

王振华的烧饼铺,是很多唐山人转型故事的缩影。当个体的小生意汇入城市发展的大潮,便共同构成了城市的转型图景。

河头老街东北方向的11公里外,更具规模的“烟火经济”在唐山宴里绽放。

10月6日中午,记者走进唐山宴,瞬间被人声和香气包围。这座三层楼的空间里,小青砖、旧窗棂、老照片、复古招牌,营造出了20世纪老唐山的街景。饹馇、蜂蜜麻糖、棋子烧饼、迁西板栗……近百种本地小吃档口前都排着长队。

“这饹馇盒儿,我奶奶做得最正宗。”带着妻儿从北京回来的“80后”刘淼,正耐心地给儿子讲解。他在北京从事it行业,每年只有长假才能回乡。“一进门,听到地道的唐山话,闻到这绿豆面饹馇下油锅的香味,乡愁一下子就解了。这不只是吃饭,是带家人来‘复习’我的童年”。

唐山宴的爆火,并非偶然。

它的运营者深谙“乡愁经济学”与“体验式消费”的密码。这里不仅有美食,还有皮影戏、乐亭大鼓的定时表演。一位表演乐亭大鼓的老艺人告诉记者,他没想到这些曾经被认为“过时”的曲艺,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制。“老祖宗的东西,又活过来了”。

在法治视角下,这种火爆也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

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节前他们已对餐饮商户的食材溯源、明厨亮灶、价格公示进行了多轮检查。

“文旅产业要长红,光有流量不行,必须有安全、公平、诚信的营商环境作为基石。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游客的胃,更是唐山文旅这块刚刚擦亮的金字招牌。”上述工作人员说。


转型发力

国庆假期的火爆,是唐山文旅产业持续发力、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

这座因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华北工业重镇”,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城市功能与形象再造。

今年国庆,唐山首次推出“工业文明 滨海休闲”的联动线路:上午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下矿井,下午在曹妃甸沙滩拾贝,晚上在河头老街看打铁花。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工程师赵先生带着家人体验了这条线路:“孩子说,这一天像穿越了时空。”这样的“时空穿越”之旅,正成为吸引周边城市游客的重要卖点。

在河头老街,随处可见巡逻的安保和志愿者;智慧停车系统有效疏导了车流;干净的卫生间和充足的休息区,提升了游客的舒适度。这些看似琐碎的“法治”与“治理”细节,共同构成了文旅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月6日晚上,在南湖公园的光影水舞现场,记者遇到了从石家庄来的退休教师陈女士一行。“我们老姐妹4个,坐高铁来的,在唐山住了三晚。”她笑着说,“原来以为唐山只有钢铁,没想到这么美、这么好逛。”

这样的评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周边游客的共识。唐山,这个曾经的“钢铁摇篮”,正在努力成为“京津冀后花园”。

钢花变成了铁花,码头变成了景点,乡愁变成了经济。而来自周边城市游客的认可,或许正是对这场转型最有力的肯定。

唐山在国庆“出圈”,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城市复兴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