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这个城管案例何以打动人-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时评

​深圳的这个城管案例何以打动人

2025-09-12 10:09:5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丁慎毅

广东省深圳市街头,一对山西父子摆摊一天,只赚到5块钱。面对城管执法,情绪失控的父亲砸了自己的东西。这个故事本可能走向另一个结局:扣押、罚单甚至治安处罚。但这一次,城管队员刘高选择坐下来,听这位父亲讲讲他的难处。城管没有开罚单,而是给这位父亲介绍了一份市容环境整治员的工作。从摆摊者变成市容维护者,从“被管理对象”变成“城市治理参与者”,9月8日《羊城晚报》报道的这则故事,温暖了一座城市。

这让人想起那个古老的伊索寓言:北风和太阳比赛谁能让人脱下外衣。北风越是猛烈地吹,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太阳温暖地照耀,行人自然脱下了外衣。深圳城管的做法,就像是太阳式的执法——用温暖化解对抗,用理解赢得合作。

不少人为城管队员的共情能力点赞,但也有人担心:这是不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会不会对守规矩的人不公平?

确实,规则面前理应人人平等。但真正的公平,不是机械地一视同仁,而是对不同处境的人给予恰当的回应。当一个父亲为孩子的晚饭发愁时,给他一份正当工作比开一张罚单更能解决问题。这不是放弃规则,而是在坚守规则底线的同时,多问一句“为什么”,多想一步“怎么办”。

曾有人说,我们要“少苛责个人,多关心结构性问题”。这句话用在这里很合适。摆摊小贩的困境,很多时候不是个人不努力,而是缺少合法谋生的渠道。看到这个层面,执法就不再是简单的“对与错”判断,而是如何帮助人在规则范围内找到出路。

深圳城管的智慧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地“放过”或“处罚”,而是找到了一个系统性的koko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王先生需要一份稳定收入,城市需要市容维护人员,这两件事原本不相关,但城管队员看到了其中的连接点。这不仅是人性执法,更是一种治理创新。

从更深层看,这件事让我们思考:城市为谁而建?治理为谁而为?

城市不只是高楼大厦的集合,更是无数普通人谋生奋斗的地方。真正的城市文明,应该既保持秩序的刚性,又展现包容的柔性。就像一个好的家庭,既有家规,也有温情。

深圳的这个案例之所以打动人心,因为它让我们看到:规则可以有温度,执法可以带善意,城市可以有灵魂。当王先生从街头摆摊者转变为市容工作者,每天有两百多元收入,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时,这种转变远比简单的处罚更有意义。

这种治理方式是否可以复制?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机制,能够识别那些因结构性原因违规的个案,通过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违规者从“治理阻力”变成“治理助力”。这需要执法部门与社保、就业等机构的协同配合,形成系统化的koko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