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深造”是对终身成长的主动践行
2025-10-16 14:26:3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汪代华
今年的开学季,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多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迎来了一批“特殊”新生——他们手握本科学历,却选择“反向深造”学技术,这一现象也被网友称为“本升专”。采访中,记者发现,本科生“回炉”学技术,并非学历降级,而是瞄准“技能刚需”的理性就业选择。这群选择“本升专”的年轻人正向着成为高端制造业稀缺的“紫领”人才发起冲击。(10月13日《工人日报》)
当手握本科学历的韩岩走进青岛市技师学院的车间,当英语专业毕业生张祝南在技校课堂钻研工科知识,这些看似“学历降级”的“反向深造”选择,正在打破公众对成长路径的固有认知。“本升专”“研升技”等现象频现的背后,藏着当代年轻人对自我成长的清醒规划与理性判断。
这种清醒认知,首先源于对“技能刚需”的精准把握。在高端制造业升级背景下,企业亟需“高学历 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此前,青岛市技师学院曾面向青岛市133家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79.7%企业认可技能提升价值,近半数企业坦言“高学历 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占比不足30%。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有人意识到本科理论扎实但实操薄弱,决心以技能拓宽职业道路;有人希望通过技校自动化养殖技术培训,打通理论与前沿实践。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精准填补能力缺口,展现出职业发展的务实智慧。
这些年轻人的更深层的清醒之处在于,跳出“唯学历论”的迷思,重构成长价值坐标系。传统认知里“学历至上”的固化思维,正被年轻人多元化的成长诉求瓦解。
比如,在海南,毕业生张祝南为成为知识产权律师,凭借工科背景优势,选择技校精进实务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这些案例表明,成长关键在于能力适配目标,而非学历单向提升。正如教师袁强所说,“本升专”实则是用专业技能开拓人生新可能。
这种清醒认知,更体现为对“终身成长”的主动践行。“反向深造”者大多经历过职场锤炼或职业迷茫,对自身需求有着更清晰的判断。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大学生技师班学员平均年龄23.8岁,不少人做过外卖配送、漫画创作等工作,正是社会经历让他们明白“一技在手”的价值。他们选择的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实现了“所学即所用”,让成长效率最大化。
这种“回炉再造”本质上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承认知识结构的局限,主动通过精准学习完善自我,远比困在学历焦虑中更具成长智慧。
此外,从广东将技师班生源扩至研究生,到浙江为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政策的支持也印证了“反向深造”的合理性。
当年轻人跳出“学历至上”,以能力为导向规划发展,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也可以实现双向奔赴,相信这股热潮终将凝聚成共识:人生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其中一条就是锚定时代需求与自我定位,以理性抉择照亮前路。
责编: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