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放任“ai李鬼”侵蚀数字经济-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时评

​不能放任“ai李鬼”侵蚀数字经济

2025-10-17 10:25:4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江德斌

当下,在短视频平台或者是直播平台上购物成了很多人的新选择。刷视频的时候,还经常会冒出熟悉的明星,用流利的乡音推销农产品,有的还进行直播带货。但是,这些所谓的明星很可能是仿冒的。近段时间,网络上一些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带货。有的借助名人效应,仿冒专家学者、奥运冠军、影视明星;也有的借助产地效应,冒充知名品牌。消费者、粉丝难辨真伪,慕名下单,却不知道自己被蒙了。(10月12日央广网)

“ai李鬼”带货大行其道的背后,是技术赋能下的新型侵权。看似真实的场景,实则是ai深度伪造技术炮制的幻象,不法商家通过ai换脸、语音合成、ai生成等技术,以极低成本生成足以乱真的数字替身,诱骗消费者购买带货产品。

ai技术滥用不仅构成对名人肖像权、声音权赤裸裸的侵犯,也导致消费者在信任错觉中完成交易,最终沦为虚假宣传的受害者,这不仅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更侵蚀着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石。

“ai李鬼”带货的野蛮生长,暴露了数字治理体系的滞后。而且,平台作为技术扩散的第一道关口,却时常在流量与责任的权衡中选择了暧昧与纵容,同时平台治理也存在“事后追责”的被动性,往往挂一漏万,难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ai是一项前途广阔、影响深远的底层技术,其发展初衷是服务人类,而非制造骗局。技术创新与商业利益并不相悖,具有相互促进、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作用,但是,“ai李鬼”的泛滥成灾,不仅突破了法律边界,亦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危害极大,不能坐视不理,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治理,破解治理难题。

因此,既不能因噎废食遏制技术发展,更不能放任“ai李鬼”侵蚀数字经济的健康生态。数字治理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大力发展ai识别、数字水印等反制技术,强化技术创新的硬实力,亦需要加快完善法律、技术标准、内容审核机制等,增强制度设计的软实力。

唯有让法律长出“牙齿”,让技术筑牢堤坝,让平台守住诚信底线,全面堵截“ai李鬼”,才能让ai技术真正成为赋能消费升级的利器,而非吞噬消费者信任的黑洞。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