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慧灯杆,需要真“智慧”
2025-10-17 10:26: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黄齐超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作出新的部署和要求。《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进智慧灯杆项目,力求实现“一杆多能”。但一些地方“跟风式”建设智慧灯杆,存在与现实需求脱节、部分功能成为摆设、后期运维跟不上等问题。(10月10日半月谈网)
集照明、拍照、交通指示、电车充电、5g基站、空气质量数据收集、一键报警、人员轨迹追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确实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设施之一。然而,通过半月谈记者的调查可以看到,各地在推进智慧灯杆项目的过程中,仍需保持更多的智慧与理性,避免决策时冲动、盲目和跟风。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力求道路边的公共灯杆“一杆多能”,这种心情当然可以理解。然而,过度追求灯杆的“超前”与“多能”,未必是明智之举,反而可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累赘。比如,当前一些城市建设的智慧灯杆,只承担了照明和监控功能,而所谓的5g基站、电车充电、一键报警、数据收集、人员轨迹追踪等功能,因缺乏部门对接而荒置。
有些超前和多能的智慧灯杆,不只是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电子盆景”,还因成本过高而备受质疑。据悉,一根多功能的智慧灯杆造价高达数万元/根,有些地方政府推进的智慧灯杆建设项目,动辄数亿元。
这还只是初期的建设成本,而不包含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因为城市it智慧系统有一条铁律——交付那天,不是投资终点,而是烧钱起点。智慧灯杆项目,也不例外。
还有部分城市盲目推进智慧灯杆建设后,因多种因素制约,智慧灯杆的部分功能出现了“无响应”“无法启用”或“难以使用”的问题。如此的智慧灯杆,造成功能闲置,资源浪费,公众非议不断,哪里还有“智慧”?只剩下硬件的炫耀。
所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智慧灯杆建设必须充分运用行政智慧,并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立足城市的现实状况。首先,地方政府虽可具备超前思维,但需精准衡量超前幅度,避免超前的功能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其次,市政建设需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尽其职,确保智慧灯杆的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能“九龙治水、各取一瓢”,只建不管;再者,推进建设智慧灯杆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当地财力,量力而行,不可贪多求全,盲目建设;最后,还应做好收益规划,构建良性循环,让智慧灯杆项目可持续。
毕竟,政府投资建设智慧灯杆,不是立起一杆杆灯柱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后续的诸多衔接。如果只考虑功能超前,只考虑技术先进,只考虑政绩好看,财政、维护衔接不上,老百姓不买账。到最后,智慧灯杆成了用不上、用不起、不能拆的高科技鸡肋,“超前”就会演变为另一种“短视”。
责编: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