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商标与字号“分别保护”带来的问题-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中国

​如何解决商标与字号“分别保护”带来的问题

2025-09-19 10:12:3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为何会形成商标与字号“法律分离、现实交叉”的局面?现行“分别保护”制度存在哪些短板?企业该如何防范风险,制度层面又该如何优化以破解冲突?围绕这些关键问题,《法治周末》专访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长青,深入剖析商标与字号分离的成因、风险及解决路径。

《法治周末》:商标与字号为何会出现“法律上分离但现实中交叉”的矛盾?

张平:商标与字号分离情形大概分为四类:第一类,行政审查疏漏导致的善意分离,因商标与字号分属不同行政体系(商标全国检索、字号仅辖区检索),企业可能在不同地域使用相同美好词汇注册字号或商标,双方均无主观恶意且权利合法,却因跨地域经营产生分离;第二类,恶意搭车导致的分离,部分市场主体利用字号辖区检索的局限,将他人全国性驰名商标注册为本地字号,借商标知名度“搭便车”,误导消费者认为二者存在关联;第三类,历史原因导致的分离,民国时期已存在的多主体独立经营,如南北稻香村(苏稻、北稻),历史上分别运营,后虽在糕点领域经营相近商品、各自拥有商标与字号,但因权利均合法,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遗留问题,如张小泉、王致和等老字号,私营主体曾退出经营,改革开放后传承人取回部分权益,形成公营与私营主体共同使用相关标识的合法分离局面;第四类,国外驰名商标抢注导致的分离,改革开放初期,部分海外商人将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驰名商标注册为国内字号,后续国外企业入华时引发纠纷。

《法治周末》:从立法层面,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打破“分别保护”的现状,推动商标与字号的统一保护?若推动统一保护,需在哪些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张平:在商标与字号相关问题上,一方面建议企业在进行字号登记以及商标注册时做好充分检索,尽量避免与其他企业的名称、商标相近或相同;另一方面,在立法层面虽不必打破现有分别保护的体系,但可从制度设计着手改进,比如,将商标与字号的检索库统一,或者为企业名称登记设置面向全国的公示平台,让他人能提出异议、请求终止,以此从源头遏制冲突发生。

在跨部门信息核验方面,企业名称在登记注册时若依规在公示期无人提异议,登记行为就是合法的。若出现问题可通过行政纠纷解决途径,由双方协商或判定一方存在恶意后进行撤销等处理,也可走司法途径,由法院判决规范使用或一方撤销等情况。

《法治周末》:您建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建立怎样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来预防商标与字号分离问题?

李长青:特别是老字号企业要有效防范商标与字号分离引发的法律风险,应以“统一确权——动态监控——规范使用——快速应对”为核心,建立闭环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企业应及时将核心字号注册为商标,确保商标权和字号归属于同一主体;若已分离,可通过书面协议明确权利归属、使用范围及责任划分,并提前布局防御性注册,防止新的权利分割。同时,要依托专业机构动态监控市场动态及商标、字号登记信息,如遇第三方抢注或恶意冒用,第一时间提出异议、撤销等权利救济申请。

另外,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统一规范标识在包装、广告、合同等场合的使用,避免引发公众混淆;同时通过内部培训强化全员品牌一体化意识。最后,企业应妥善保留商标与字号的历史使用证据,以便及时启动诉讼等维权程序,最大程度保护自身权益。

责编:戴蕾蕾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