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背后的暖心温度
2025-09-25 14:47:5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杨贤云
9月20日至21日,2025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传递出的数据温暖且令人振奋:目前,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达419家,罕见病直报系统现有626家医院参加登记,罕见病目录扩展至207种病种,已有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9月22日《工人日报》)
在健康中国的宏大版图里,罕见病群体虽似散落的微光,却同样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与尊严。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如春风拂过这片小众却亟待关爱的领域——超100种罕见病治疗药品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罕见病患者家庭的希望曙光,更是民生政策“暖心温度”的有力彰显。
我国约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超20万人。这些疾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多为慢性进行性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如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会让患者肌肉萎缩,甚至丧失自主呼吸能力;戈谢病患者则饱受肝脾肿大、骨骼病变之苦。
罕见病药物因患者少、研发成本高,价格往往令人咋舌。比如,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上市初期价格达70万元/针,让无数家庭无力承担。此次10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医保部门通过“以量换价”谈判,将该药降至3.3万元/针,让患者重燃希望。这一变化彰显着医保政策的智慧与担当。
从民生视角,罕见病用药入医保大幅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治疗信心,让患者群体切实感受到社会关怀,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有力践行。医保部门通过严格遴选,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罕见病药物纳入报销;同时以“以量换价”策略与药企谈判,实现药价下降与市场稳定的双赢。
从社会层面而言,医保对罕见病群体的保障,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一个文明社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无关其疾病是否“罕见”。它向全社会传递出关爱弱势群体、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强烈信号,凝聚起团结互助、共克疾病的强大正能量,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包容发展。
尽管超100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是重大突破,但罕见病防治保障体系仍面临多重挑战:基层地区罕见病认知不足,导致诊断难、误诊率高;部分创新药研发成本高,患者自付压力大,药价与承受力的平衡需优化;药物研发、审批到市场准入的政策衔接不畅,影响新药惠及患者的速度。
为完善对罕见病群体的保障,需多方协作。政府应加大投入,强化各级医疗培训,以提升早筛诊断能力;通过税收优惠、科研补贴激励药企研发,降低药物价格;同时,完善医保制度,探索商业保险、社会慈善等多元保障,与基本医保协同,守护罕见病患者健康。
超10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是民生政策“暖心温度”的一次集中释放,为罕见病群体点亮了希望之灯。在迈向健康中国的征程中,愿这份温暖持续蔓延,让每一位罕见病患者都能在政策的庇护下,无惧病痛,拥抱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责编: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