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弹幕人”不能“想弹就弹”-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时评

​“职业弹幕人”不能“想弹就弹”

2025-09-25 14:48:2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戴先任

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造减肥奇迹,假借“过来人”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属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为成功查办的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9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了解,所谓的“职业弹幕人”,指的是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者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话术评论,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来达到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制造虚假流量目的的黑灰产从业者。

很多直播带货主播都喜欢招募“职业弹幕人”进行虚假宣传、刷单、“捧哏”、烘托直播间气氛等。对“职业弹幕人”不能“一棍子打死”,治“职业弹幕人”要有刚性,也要有“弹性”。“职业弹幕人”烘托直播间气氛等,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宜过多干涉。但雇佣“职业弹幕人”进行虚假宣传、刷单、当“托儿”等,则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应予遏制。

此次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例案件,就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示范意义与借鉴意义。此次查处的案件是直播电商领域“职业弹幕人”虚假宣传的全国首案,精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与《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九条,首次将“直播刷评”行为纳入“编造用户评价”的执法框架,为同类案件提供法律适用范本。

此次被查处的是“职业弹幕人”的雇佣者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网络直播间销售一款果冻食品时,滚动评论区域内充斥着“7天暴瘦10斤”等大量相似的夸张表述,并不断刷屏称该产品具有减肥功效。涉事公司被处10万元罚款,这给直播间带货主播、公司敲响了警钟。

还要看到,要打击“职业弹幕人”的灰色生意,不仅要打击雇佣者,还要惩治“职业弹幕人”及其背后的运作团伙,要斩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要对灰色利益链进行全链条打击。

不能任由“职业弹幕人”在直播间“霸屏”。“职业弹幕人”呈现规模化、产业化、隐蔽化等特点,已然形成庞大的黑灰产业,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平台也要尽好主体责任,加强技术防范能力,比如,升级实时反作弊系统等,让虚假弹幕难以得逞,让“职业弹幕人”不能“乱弹”和“想弹就弹”,让直播间弹幕弹出的都是真实、客观的信息。

“职业弹幕人”不过是直播电商乱象的“冰山一角”。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加强对直播带货的监管力度,通过定规立矩,见招拆招,加大对直播电商乱象的打击力度,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当然,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此外,还要畅通消费者的维权渠道等。当监管部门、平台、主播、消费者形成合力,就有望从根本上遏制直播带货乱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职业弹幕人”这样的黑灰产业才会失去滋生空间。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