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家具设计指南,不只是一纸技术规范
2025-08-28 11:49:0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王志顺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市说新语”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适老家具设计指南》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指南》),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立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生理心理特点,从适老家具的外观材料、智能化、功能配置维度方面提出细化设计要求,旨在提升家具产品与老年人需求的适配度。
随着《指南》的正式发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纸技术规范,更是一面折射社会文明程度的镜子。在这个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迈入60岁门槛的时代,这份将于2026年实施的标准,本质上是对“老有所安”命题的具象化回应。它以科学严谨的设计语言,重新定义了老年人与其生活空间的关系,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处细节,为银发时代的尊严生活提供了技术保障。
标准最深刻的突破在于重构了老年人与物质空间的关系。传统适老化改造往往停留在“有无”层面,而新标准通过设计语言的系统性革新,实现了从“有无”到“优劣”的质变。那些被精确量化的安全距离、被规范的操作流程、被明确定义的材料标准,共同编织成一张隐形的保护网。这张网不仅接住了老年人可能跌落的风险,更托起了他们自主生活的尊严。当家具的每个转角都经过安全考量,每个操作都符合认知规律,居住空间就不再是充满障碍的战场,而成为可以自由栖息的港湾。例如,标准要求产品主色调采用浅米色等柔和中性色,辅助色选用低饱和暖色调,与墙面形成适度对比,既照顾了老年人的视力特点,又避免了强烈色彩带来的心理压迫。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设计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这种设计思维的变革折射出社会治理理念的升级。标准制定者用专业视角解构了老年生活的真实场景:视力衰退带来的色彩识别困难、肌体退化导致的动作控制减弱、认知变化引发的操作困惑。对这些特征的回应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科学设计实现环境与人的动态适配。在智能化方面,标准强调操作流程应尽可能简化,交互形式要易于学习和理解,健康监测数据能实时反馈给授权人员。这种将特殊需求转化为通用koko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展现出现代社会应有的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当技术规范开始承载情感温度,标准化进程便成为文明进步的刻度尺。
更具启示意义的是,标准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koko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模板。其价值不仅在于统一技术参数,更在于建立起适老化设计的逻辑框架和方法论。在功能配置上,标准要求基于老年用户实际需求增加辅助部件:座椅类配置防滑脚垫和扶手,柜架类配置辅助照明和升降挂衣杆,床类产品配置安全护栏和助起身装置。这种标准化努力将产生多重效应: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加速优质产品市场化;形成行业共识,避免低水平竞争;最重要的是,通过规模化应用让适老化设计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当防滑脚垫、助力扶手、智能监测成为家具的标配,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审视,这项标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落子。它用看得见的设计语言,诠释了“积极老龄化”的深刻内涵——不是被动接受衰老,而是通过环境优化让生命保持品质。那些被精心计算的靠背角度、被反复验证的操作路径、被严格筛选的环保材料,共同构成了对生命周期的温柔承诺。这种承诺的兑现程度,将直接影响两亿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整个社会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成色。当家具的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在诉说对长者的尊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产品的进化,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提升。
《指南》的出台,恰逢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历史节点。它用专业规范的形式,为银发时代树立了新的文明标杆: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不在于摩天大楼的高度,而在于轮椅能否自由通行;不在于技术创新的速度,而在于操作界面是否友善;不在于经济数据的增长,而在于每个生命阶段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当家具设计开始承载这样的使命,我们铺设的不仅是温暖底线,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价值底座。在这里,技术与人性和谐共生,标准与温情相互成就,共同描绘出一幅老有所安的美好图景。
责编: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