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平台价格行为设定更精准的监管标尺
2025-08-28 11:51: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新华社资料图
□李英锋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于8月2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为规则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引导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二是明确经营者价格标示要求;三是规范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四是构建协同共治机制。(8月24日《扬子晚报》)
一些互联网平台在价格行为上存在的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屡屡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虽然多部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者价格行为作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较为分散,缺乏针对平台经济特点的系统性整合。现实中,平台价格行为隐蔽性强、变化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原有监管框架难以完全覆盖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出台一部专门针对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的统一规则,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征求意见稿》瞄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的特点和易发生违法侵权行为的风险点,进一步细化实化监管要求,拟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有望给平台价格行为戴上更紧的“监管笼头”。
很多消费者都曾为促销规则“烧脑”。满减、折扣、预付定金等各种规则交织,让人眼花缭乱。《征求意见稿》要求促销规则必须清清楚楚,平台和商家要真实标明折价基准,明确标示积分、礼券等抵扣方式的具体计算方法。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有望告别“算术题”式促销,能够更加清晰、轻松地理解优惠规则,真正放心消费、明白消费。
平台价格标示不清也是消费者的一大困扰。有些商品页面显示的价格很低,点击进去才发现需要额外支付运费、包装费或服务费;有些团购套餐看似实惠,结账时却被告知部分商品不能使用优惠。《征求意见稿》要求,价格标示必须明明白白。平台和商家必须明确标示价格或者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这一规定直击“隐藏费用”“模糊标价”等乱象,可让价格回归清晰和诚实。
近年来,平台补贴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用户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补贴活动也存在规则不透明、夸大宣传、随意取消等问题。《征求意见稿》要求,平台补贴必须清晰明了。平台企业应当公平公正开展补贴促销,不得虚假、夸大宣传补贴金额和力度;同时,要在网站或app显著位置明确标示补贴对象、补贴方式、参与条件、起止时间等信息。这将促使平台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开展补贴活动,让消费者真正受益。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对大数据“杀熟”等差别定价行为作出了专门规范,明确规定:没有正当理由,平台和商家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基于支付意愿、支付能力、消费偏好等信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或收费标准。同时,实施分时定价等动态定价的,应当公开动态定价规则,并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明确说明。这些要求无疑能对“算法黑箱”形成有效制约,促进公平消费。
规范价格竞争行为也是《征求意见稿》关注的重点。一些平台凭借市场优势地位,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一些商家虚假折价、虚构原价、先涨后降,玩起“数字游戏”;还有一些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价格,或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征求意见稿》对这些不正当价格行为明确了认定标准和监管红线,可为维护健康市场秩序提供有力依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定《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可对现有法律体系形成必要补充,能为平台经济监管提供更有力更好用的法律武器。这一规则落地后,必将进一步规范平台及商家的价格行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责编: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