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发布互联网保险未来5年保费有望突破万亿-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互联网事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发布

互联网保险未来5年保费有望突破万亿

2025-01-17 16:37:5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仇飞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元保集团供图

1月14日,由元保集团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梳理复盘了过去十余年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历史数据和内外部环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预测。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互联网保险作为新的产业形态,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各大保司、中介机构加速拥抱互联网,垂直领域创新公司大量涌现,借互联网之大势共同推动了行业发展和生态繁荣。

《报告》指出,互联网保险整体发展迅速,保费规模从2013年的290亿元,到2023年的4949亿元,保持着年均超32%的高速增长,其中中介作为主力渠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报告》预测,未来5年互联网保险的年均增速将稳定在15%-20%区间,互联网保险的总保费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年均增长超32%

过去十年,在监管积极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保险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逐步蜕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3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从290亿元增加至4949亿元,保持着年均超32%的高速增长。其中,2022年保险业的互联网渗透率首次突破10%,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报告》分别对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以下简称“互联网财产险”“互联网人身险”)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2023年,共有70余家财产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自2018年以来,互联网财产险保费的增速波动较大,但整体保费规模呈现上升的趋势。2023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速5.5%。从保费结构上看,意健险占比提升,财产险主要险种均有增长。从渠道和保司格局上看,互联网中介渠道贡献大幅提升,市场集中度下降。

2023年,共计57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自2019年以来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整体保费规模仍呈现上升的趋势。2023 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达到3739亿,同比增长2.8%。从保费结构上看,普通寿险占比大幅提升,分红寿险大幅下降,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渠道和保司格局上看,中介渠道占90%以上,保司自营渠道增速较快,市场集中度上升。

《报告》重点对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互联网意健险进行整合分析。规模增速层面,2022年互联网意健险保费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首次出现下降,降幅达到17.5%;2023年则恢复至两位数的增速。分险种来看,医疗险在互联网意健险中的占比接近七成,是主要增长的险种。此外,互联网医疗意外险、失能保险和护理保险合计规模占比仍不足1%,销售空间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于意健险中健康险的发展潜力,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原研究负责人朱俊生提到,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支出攀升及医保基金供给承压的挑战,商业健康险需要作为中间力量来补充全民医疗保障,帮助搭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23年,在约5.68万亿元的直接医疗支出中,商业健康险赔付仅占6.77%,这也预示着商业健康险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互联网保险引领并推动保险行业创新发展

互联网保险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以科技为核心动能的互联网保险在用户价值、行业驱动、科技应用、普惠为民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代表了保险业的先进生产力。

此外,在监管的积极引导下,基于大模型、多模态、aigc等技术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互联网保险不断升级产品形态、服务方案、渠道分布等业务模式,引领并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报告》指出,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已在保险行业深度应用,互联网保险是保险科技应用的关键前沿。

随着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线上消费习惯养成,年轻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成为保险实际及潜在购买力主体,消费者越来越偏好在线上购险。《报告》指出,互联网保险通过线上化、数字化的方式,具有便捷性、自主性和更精准匹配的用户价值。

巨量引擎本地业务保险行业总监张强表示,保险需求正在线上释放,抖音已成为用户了解保险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31-50岁的用户对保险偏好度最高。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保险机构入驻抖音,构建起了保险产品与用户新的交互场景,大大激发了保险行业增长新可能。

从保险经营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保险推动保险机构重塑资源配置模式,将管理资源重心由渠道建设向产品创新、服务建设倾斜。《报告》强调,互联网保险正在推动行业供给侧的转型升级,并从根本上推动行业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能力、风控及精准定价能力,还有效提高了营销效率和差异化服务水平。

同时,互联网保险通过场景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模式创新,拓宽了保险行业边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互联网保险能更好地整合健康、养老、汽车、科技等产业链,构建以保险为核心的服务生态。

《报告》指出,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和高效触达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保险服务的可及性;通过科技的运用,如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价等,互联网保险有助于降低保险成本,使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互联网保险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赋能,简化了赔付流程,优化了赔付体验,从而提高了保险的保障性;并通过对业务经营水平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商业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金融mba 中心主任、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提到,“普惠保险”的“普”是指普遍性、普及性,“惠”是指惠民性和可负担性。普惠保险产品实现件均低、营销成本低,需要依靠规模效应来保证商业上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可持续性,而互联网保险为普惠保险的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保险未来5年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随着 2024 年互联网财产险新规的出台,互联网保险领域的监管框架愈发完善,为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和网上零售占比于2016年开始呈现“剪刀差”扩大的发展趋势,随着线上购险的需求逐步释放,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报告》预测,未来互联网保险预期将延续稳健增长的趋势,并实现从高速增长期到高质量发展期的转变,预估未来5年互联网保险的年均增速将稳定在15%-20%区间,互联网保险的总保费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其中,普惠需求正在线上释放,普惠产品将成为互联网保险的关键方向。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用户达到6.47亿,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达52.6%,并且这部分用户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基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互联网对50岁及以上人群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互联网保险拥有先天的用户资源优势,有助于普及保险意识、促进线上购险需求释放。

同时,互联网在开发面向特定人群的普惠保险产品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创新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品的快速涌现。如元保的“元保守护·打工安心险”,将投保人群惠及到货车司机、船员等高危职业人群,上至65周岁均可投保,进一步提升了保险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此外,中介渠道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最主要渠道。《报告》预测,由于互联网中介平台在用户规模、场景、数据方面的优势,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将愈加深化,中介渠道未来优势将继续凸显。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专业经营水平将持续提升,如产品更加场景化和个性化、保险配置服务进一步优化、理赔服务线上化智能化等趋势,都将加速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对ai技术在互联网保险的深入应用进行了展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大模型将向产品研发、渠道营销、核保理赔等场景不断延伸,并深度赋能保险全产业链。保险机构正积极迈进生成式ai领域,寻求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结合。

“互联网保险正在不断提升保险业的覆盖面、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当前,全行业都在积极的拥抱数智化,相信在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行业会越来越好,中国保险业将迎来新的飞跃。”元保创始人兼ceo方锐表示。

责编:王京仔

——法治周末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