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荆:了解禁毒知识 远离毒品侵害-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青少年与法

​张荆:了解禁毒知识 远离毒品侵害

2025-09-12 09:29: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王意天

《法治周末》实习生 李逸凡

近年来,有毒品伪装成玩具、提神工具、减肥药出现在学校附近,给一些青少年的身心带来极大伤害。本期“开学法治第一课”,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张荆教授进行了与禁毒相关的知识普及。

张荆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即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禁烟禁毒运动。三年时间,查实以种植、贩运、销售毒品为业的人员369705名,缴获鸦片类毒品339万两,制毒机械5716套,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制止了罂粟种植,并通过自行戒除和强制戒除的办法,帮助上千万烟民戒除了烟瘾。中国曾一度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无毒国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境外毒品再次进入国内,经过高压打击,全国破获毒品犯罪案件已从最高峰时期2015年的16万余起降至2022年的3.5万起。

但与此同时,国内滥用物质种类却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麻精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和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快速蔓延,滥用人数不断增多,青少年滥用问题尤其突出。

张荆指出,毒品成瘾性极强,停吸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流鼻涕、流眼泪、频繁打哈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冷发抖、全身骨骼和肌肉剧烈疼痛。

吸毒对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影响更为严重,它会造成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伤,严重者将会损害人的组织器官,产生精神偏执,行为失控。同时,还会增加患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的风险。

一项某戒毒所的调查显示:该戒毒所收治的吸毒青少年中,有58.2%的青少年没有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2024年,全国对第三代新型毒品的未成年人认知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认知者仅有35.7%。

青少年多因交友不慎陷毒潭

张荆曾收到吸毒少年罗某某的一篇短文,名为《感悟》。罗某某在文中反思了自己的吸毒经历。

多年前,罗某某一位朋友的亲人去世,朋友让罗某某找几个人去放鞭炮,为逝去的亲人送行。于是罗某某联系了几名好兄弟后到酒店找那位朋友。当罗某某进入酒店房间时,里面烟雾弥漫。罗某某询问后得知,那些人在吸大烟。看到罗某某很好奇,他的那位朋友把一点粉末倒进烟丝里,卷成烟卷给他吸。

据罗某某回忆,在吸第一口时尚且舒适放松,但吸第二口时,手就不受控制地开始颤抖,当时他连续猛吸几口,立刻站立不稳,直接跪倒在地上。此后事情一发不可收拾,罗某某就这样在吸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被禁毒大队送到了戒毒所。

罗某某吸食的依托咪酯,其实是一种麻醉药。我国法律中,毒品被分为两大类,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主要包括:传统的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化学合成类麻醉品、致幻剂等,它们的功能是麻醉中枢神经。而精神药品包括冰毒、摇头丸和苯丙胺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抑制中枢神经,使人嗜睡、意识模糊。近几年,因海洛因、冰毒、大麻等传统毒品价格飞涨,掺假严重,部分吸毒者便开始寻找精神麻醉药品和非列管物质进行替代,罗某某吸食的依托咪酯就属于这类替代物,2023年10月1日已被国家列入国家管制目录。

张荆分析说,罗某某是因为好奇才尝试毒品,这种情况在吸毒的少年身上较为普遍。某省强制戒毒所的调查表明,在问及吸毒动机时,65.6%的吸毒少年最初的吸毒动机都是“好奇心”,居第一位;吸毒动机为“寻求刺激”的占25%,居第二位。

“好奇心和探索外面的世界的欲望,几乎每位少年都有,为何一些青少年会对毒品产生好奇?”张荆解释说,吸毒青少年多与吸毒亚文化圈有关。

张荆进一步说,吸毒亚文化圈与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相背离,这个圈子认为吸毒比较酷、吸毒能减肥,以为吸食不会上瘾,今朝有毒今朝爽、不吸不够朋友等。一些少年正是被这种亚文化圈所裹挟,交友不慎,深陷毒潭。曾有调查显示,未成年人首次滥用毒品受同学、朋友引诱,或者受“指使”的占到76.32%。

有退缩型人格的人更易染毒瘾

张荆说,有一项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实证研究发现,“学业的失败者和辍学生”相对而言更容易染上毒瘾。这两类人往往有着“退缩型人格”。人生由两个要素决定其走向,一个是人生理想,另一个就是制度化手段。每位少年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如想当科学家、音乐家、运动员、教师、厨师等。而制度手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刻苦学习、学会一技之长、辛勤工作等。如果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也放弃了追求目标的制度化手段,就会形成“退缩型人格”,而成为瘾君子是“退缩型人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张荆提醒广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也不应放弃生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比如,数学或外语无法学出好成绩时,还可以去钻研一门技术,学会一个手艺。人生路漫漫,不要将一时的挫折看作不可跨越的天堑。

“不可因一时的挫折故作看透人生,有些事万不可尝试,吸毒会成为人生走向堕落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交友需慎重,谨防被吸毒亚文化圈卷入漩涡。”张荆也建议,学校、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需特别关注和帮助那些有退缩型人格的少年,帮助和鼓励他们勇敢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责编:肖莎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