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施工隐患频发,新规助力行业安全转型——《房屋整装服务标准》系列解读之八-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理论·调研

家装施工隐患频发,新规助力行业安全转型

——《房屋整装服务标准》系列解读之八

2025-06-27 16:46: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仇飞

□张朝

结合消费者在装修中遇到的各种乱象,《法治周末》持续推出《房屋整装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系列解读。本期,针对家装行业中的施工安全问题,进行相关解读。

安全隐患: 未完成的新房,未治愈的伤痛

陈璐(化名)推开新购买的二手房房门,眼前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冷气。

剩余的瓷砖和水电废料堆成小山,各种工具的电线在过道蜿蜒如蛇,未固定的脚手架斜倚在窗边,屋内原有的家具被胡乱堆积在一起,整个施工现场显得杂乱无章。而装修公司此前承诺的“每日清扫、规范施工”在这里完全看不到任何踪影。

更可怕的是工人已经下班,但是还能听到热水壶烧水的声音,陈璐踩着建筑垃圾往厨房挪步,想去找到热水壶、拔掉插座,突然听见金属碰撞的脆响,脚手架摔到地上,却形成连锁反应,陈璐被吓到,不自觉后退了一步,却不小心被胡乱放倒的椅子绊倒,脚踝被扭伤。

邻居听到陈璐的喊声后,赶紧帮忙将其送去了医院,拍x光检查后,索性仅是扭伤,但是肿胀明显,需要疗养数周。

陈璐的经历折射出家装行业长期存在的施工安全顽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住需求升级,家装行业快速增长。然而,施工安全问题逐渐演变为威胁消费者及邻里权益的“隐形炸弹”。

新规亮剑:从“安全责任真空”到“施工全程管控”

部分装修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以“超低价全包”“急速完工”为噱头吸引客户,却在施工环节偷工减料、违规操作,导致房屋损伤、工地混乱,容易造成客户或第三方受伤、相邻住户财产损失等。

基于此乱象,《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施工制度化。《标准》第9.3条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旨在保护客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规范装修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其中,第9.3.2条首创“安全文明施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破坏承重结构、禁止擅自拆改燃气管道、主下水管道等建筑、结构、能源设施等红线行为。同时,第9.3.3条还创新性地要求装修企业购买工地安全责任保险,实施安全警示标识全覆盖,建立从施工规范到安全保障的全链条责任体系,以防范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此举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障,也降低了企业自身的风险敞口。

进度管理科学化。《标准》第9.5条构建“计划-巡检-整改”进度管控机制,要求装修企业建立工地巡检制度,并针对不可抗力因素设置工期顺延规则,形成动态化进度管理体系。

建立全链条责任体系。《标准》第13条对装修企业及供应链企业的责任作出了系统性规定,构建了覆盖材料采购、质量管控、供应商管理及koko官网下载的售后服务的全链条责任体系。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行业透明度,还能降低质量责任纠纷的发生率,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施工安全:从“隐患频发”到“系统防控”

装修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更可能造成房屋结构隐患。现行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虽对施工安全有原则性规定,但家装领域因施工队伍零散、监管薄弱,仍存在防护措施缺失、违规操作高发等行业顽疾。

《标准》对装修企业及供应链企业的安全质量责任作出了系统性规定,这种变革将重构行业安全标准。施工企业需升级安全管理体系,淘汰依赖“老师傅经验”的粗放模式,转而建立标准化安全操作流程。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既保障施工过程透明,又为可能的质量纠纷提供证据支撑。

《标准》不仅为家装安全竖起“防护网”,更催生着建筑业安全治理范式的转型升级。当“安全合规”成为企业准入硬指标,家装市场将加速分化。具备安全管理系统、专业施工团队的企业将赢得消费者信任,而依赖低价竞争、忽视安全投入的作坊式团队将被淘汰。这种变革推动行业从“拼价格”转向“比安全”,最终实现消费者权益保障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责编:王京仔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