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创如何“以物载道”-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文化

法治文创如何“以物载道”

2025-09-04 14:23:1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 编者按

在普法文创这一目前相对小众的赛道,藏着法治传播的新可能——它让严肃的法条跳出纸面,以飞盘、法袍、折叠灯等鲜活形态,在规则的严谨与创意的灵动间找到平衡,成为连接法律与大众的桥梁。从“法艺工坊”因青少年犯罪案例萌发的普法初心,到法律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对法治文化的深挖,普法文创的探索从未脱离“以物载道”的内核。就普法文创而言,真正的“破圈”不在于打造“爆款”,而是让法治精神成为大众可感、可触、可践行的日常。



文/图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近年来,各类爆款文创产品频频引爆社交网络,成为年轻人争相分享的“社交货币”。随着文化的影响力渗透至各行各业,一批融合法治理念与专业特色的法治文创产品也随之涌现。

据了解,与博物馆文创等受众广泛的产品相比,法治、法律类文创目前仍属于相对小众的领域,受众以法律从业者及法治文化爱好者为主。

法治精神如何跃出纸面,法文化又怎样融入日常?一枚书签、一个摆件……何以成为法的载体?一件件法治文创产品的背后,有来自不同专业法律机构的文案编辑与创意团队的探索与创新。

近日,记者走进多家法律出版机构,探寻法治文创产品的诞生之路。

图为中国法治出版社美编室主任蒋怡在文创展示台前。


让法律以更亲切的姿态走进公众生活

尽管法治文创相对小众,这一领域也涌现出不少备受市场欢迎的“爆款”。

在沈家本故居的法院主题文创展示柜前,人民法院出版社发行中心副主任朱鹏伟告诉记者,人民法院出版社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法治文创产品,部分产品成功“出圈”,让法律以更亲切的姿态走进了公众生活。展示柜上摆放的一款“六尺巷”旋转折叠灯,已经“卖断了货”。

朱鹏伟介绍说,这款“六尺巷”旋转折叠灯,就是用鲜活法治故事传承法律文化的例子。该产品结合另一款图书文创产品——《法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图说(中英文版)》的故事内容,取“六尺巷”故事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让他三尺又何妨”更加深入人心,使社会和谐、邻里和睦、矛盾化解、传世佳话更好展现。该产品背后,创作团队希望用生动文创作品“点亮法治之光”。记者注意到,这件产品外观精美,也充分考虑了实用功能。其底部设有充电接口,可作为一盏床头灯使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另一款畅销文创产品,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模拟法庭法袍”。据朱鹏伟介绍,每年全国的法治副校长会组织开展大量模拟法庭活动,为提升该实践活动的仪式感和专业性,出版社结合市场现状推出了《青少年普法模拟法庭文宣套装》。为高度还原真实法庭,套装严格遵循人民法院审判规则设计,内含模拟小法袍三套、模拟小法槌一套、法治图书三册。

值得一提的产品还有中国法院博物馆、人民法院出版社天平文创联合推出的“人民法院庭审第一槌”复刻文创。这款法槌的原型是2001年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庭审现场敲响的“人民法院庭审第一槌”。朱鹏伟透露道,初版复刻的法槌成本较高,为适应市场需要,在优化包装、简化工艺后,逐步降低了成本。目前这款法槌的售价已比第一代产品降价幅度达30%。

今年5月在重庆举办的文创展上,人民法院出版社展出的多件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关注。展会期间,上述法槌文创很快就全部售罄。其最新推出的法韵京华系列法治文创,将法治庄严与国潮风格融合设计,品类丰富、用料考究,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报道,近年来,人民法院出版社的三支法治文创工作团队——法信文化公司、天平文创公司、东方法律公司分别基于自身优势,策划推出了百余种文创产品:象征刚正不阿的獬豸泥塑非遗文化产品,原貌复刻“人民法院庭审第一槌”的创意法槌,记录着中国古代法治人物故事和精神的文化创意图书《法本》,刻印着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大楼形象概貌的骨瓷杯、钥匙扣、纸雕灯,象征法律保护无处不在的“獬豸”卡通形象水杯、雨伞、扇子、冰箱贴、帆布包……去年,人民法院出版社还专门召开文创工作研讨会,召集文创产品策划、设计、研发、制作、发行等有关部门,围绕如何推动人民法院出版社法治文创业务进行过专题研商。

朱鹏伟表示,未来,出版社将进一步提升法治文创产品的认知度、传播度,努力打造人民法院出版社自己的“文创名片”。

图为法律出版社法律文化创意koko官网下载的产品中心主任汪奇峰在文创展示台前。


解锁法律的“美学密码”,感受正义之美

去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作为法律出版界知名的设计团队,法律出版社社内的“独角兽工作室”携近年有代表性的文创设计产品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团队希望用这些产品传递出法律与艺术的融合巧思,探究法律之美、正义之美。

据了解,“独角兽工作室”是法律出版社旗下核心设计品牌,由法律出版社内部机构——法文化创意koko官网下载的产品中心主运营。法律出版社法文化创意koko官网下载的产品中心主任汪奇峰向记者介绍,中心以“为法律赋予美感”为己任,自2014年起便涉足文创领域,属于国内较早专注于法律文创设计开发的团队之一。

作为资深文创人,汪奇峰对工作室推出的每一件产品,从创意到最终落地生产的过程都了然于心。他表示,出版社出品的每一款文创产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深度考量,绝非简单的商品。团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将其转化为具象的产品形态,呈现给公众。这些作品不仅传递出法律文化独特的美学价值,更引导人们深切感受其背后的精神意蕴,这正是出版社文创产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汪奇峰向记者举例介绍,“獬豸”是中国的司法神兽,工作室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獬豸形象都有系统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充满东方神韵、兼具力量与时代美感的国风獬豸文创产品。以獬豸·金属掐丝珐琅工艺礼盘为例,其图案源自中国明清绣品司法官服中的獬豸服补,集合了祥云、花卉、海浪、珊瑚、蝙蝠等传统祥和元素,礼盘既承载对生命的敬畏,又彰显中国司法的庄重气质。

此外,中心策划设计的代表性出版物——“法韵中华”日历系列,是一部融汇中华法律制度精髓与文物艺术之美的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手册。该书作为“文创”著作,连续出版三年,凭借精美的图片、通俗的解读与专业的设计,让法制文物成为人们理解、亲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窗口,也成为很多法律人共同的文化ip。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款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门簪”为原型设计的“一身生正气”磁力冰箱贴很受年轻人欢迎。磁贴融入法律人“一身正气”的职业操守,采用30克重质感金属制作,分量厚重,充当了法律人趣味性的“职业门面”。独角兽工作室推出过一款“法槌笔”文创。与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复刻版“法槌”文创不同,此款产品设计独具匠心,整体造型接近现代法槌,定位于“正义之笔”,手执法槌,书写正义,带给法律人满满的仪式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法政类展陈设计也是独角兽工作室的核心业务板块。汪奇峰介绍,很多法政单位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例如法治文化展厅、教育基地、主题公园、普法宣传策划等。工作室有一支擅长法律文化元素视觉设计和展示策划的团队,正好对接此需求,可以为各级政法单位提供高品质的集策划创意、文案撰写编辑、展陈设计、布展、衍生文创产品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目前,工作室在法政展陈上成绩斐然。此方面的代表案例有:国内首个以民族法制文化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中国法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陈列馆、弘扬红色检察文化的代表——安徽省人民检察红色教育展馆等。

独角兽工作室对文创产品的开发秉持严格标准。记者在探访时注意到,工作室内侧的展示架上陈列着不少文创产品的“过程稿”样本。这些样本记录了一款产品成型后又被不断修改直至完善的历程。其中许多版本因为材质“太厚”,色彩“太亮”,尺寸“偏大”而被淘汰。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打磨,体现出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汪奇峰表示,无论是在文创产品还是展陈设计领域,独角兽工作室都保持低调务实的做事风格,其业务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之间长期积累的口碑推荐与信任传递。

图为人民法院出版社推出的“六尺巷”旋转折叠灯。


以文创为媒,书写法治文化的当代注解

早在三四年前,中国法治出版社就启动了文创产品开发的筹备工作。几年间,出版社的美编团队开展了系统的市场调研。今年起,出版社在文创领域发力,系统性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工作,全面布局这一新兴赛道。

5月,中国法治出版社的文创产品凭借一次“集市摆摊儿”活动“火出了圈”。在这场破圈实验中,承载千年法治文明的青铜鼎纹化作了青年书页间的潮流符号,严肃法条变身为脱口秀式谐音梗,法治精神以创意形式融入生活场景,传统文化在与时代的对话中鲜活起来……

7月,中国法治出版社受邀参加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真理之光——党的创新理论出版成果展”主题展览,选送了法规单行本立体墙、“让法治更有力量”木刻滚章、“何以法治”台历等多件法治文创产品,有效丰富了展陈形式与视觉效果。

近日,在中国法治出版社美编室,记者见到了该社近期推出的多款畅销文创产品。中国法治出版社美编室主任蒋怡向记者介绍,一款印有“守法青年”字样的竖款包市场反响热烈,其版型采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竖款设计,配色则选用低调而高级的灰色调。一款与贝壳网联名推出的“安家”主题冰箱贴,是出版社今年首次尝试的跨界联名产品。该产品创意源于贝壳网在社内出版的《安家》一书,基于这一ip合作开发的文创产品,在推向市场后取得了显著反响。

蒋怡表示,这些创意作品的背后,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美编团队,他们是文创产品的核心创作力量。今年以来,团队积极与多方进行交流,参与各类行业活动。此外,团队还对京东等平台的文创销售数据进行过用户画像分析,例如研究国潮爱好者、二次元群体及对法治文创感兴趣人群的特征。

令蒋怡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目前多款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反响热烈,不少律师事务所和学校在了解到产品信息后,主动联系出版社进行采购。

在日常客户交流与定制服务中获得的反馈中,蒋怡发现,在个人消费领域,文创产品则尤为受到律师与企业法务人员的欢迎,该群体目前已成为出版社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

据蒋怡观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当前文创市场面临的显著问题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仿制品频出。为应对这一挑战,蒋怡与团队始终坚持在设计上寻求突破,并于工艺层面不断精进,以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壁垒。她总结说,中国法治出版社正以文创为媒,书写着法治文化的当代注解,让法治更有力量。

蒋怡表示,团队在文创产品上持续探索“法治 ”的融合模式,例如将法治元素与非遗、国潮、二次元等文化主题创新结合。她特别指出,在“法治 非遗”这一方向上,团队已走在行业前列。例如,近期对青铜器铭文元素的创意转化实践,就是将非遗文化融入法治文创的成功案例。

近期,出版社计划举办一场以法治文创为主题的大型直播活动。目前团队已启动相关筹备工作,届时将集中发布多款文创新品。蒋怡透露,在这次直播中,出版社的文创团队或许会以全新品牌名称亮相,并正式向读者宣布在多家主流平台开设线上文创商店的消息。

责编:尹丽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