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法治文创新局——对话专业法律出版机构-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  > 法治文化

开拓法治文创新局——对话专业法律出版机构

2025-09-04 14:25: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一枚精致的“獬豸”神兽书签,进入当代青年的阅读时光;一盏诉说着“六尺巷”故事的温馨夜灯,照亮法律人深夜工作的案头;一款印着“守法青年”字样的挎包,成为年轻人的身份认同——法治文创正以一种亲切姿态,融入日常生活细微。

相较于市场化的文创公司,专业法律出版机构在开发法治文创产品时有哪些优势?他们向公众传递出怎样的品牌形象和气质?未来,法治文创产品有哪些开发方向?近日,围绕这些话题,《法治周末》记者与人民法院出版社发行中心副主任朱鹏伟、法律出版社法文化创意koko官网下载的产品中心主任汪奇峰和中国法治出版社美编室主任蒋怡进行了对话。


既是法律的“周边”,更是法治文化的载体

《法治周末》:作为专业法律出版机构,在开发法治文创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出版机构或市场化的文创公司,您认为最独特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朱鹏伟:人民法院出版社最独特的核心优势在于依托于人民法院深厚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审判智慧的深度沉淀,以及法院文化与法律文化的深度结合。同时,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直属的出版机构,我们在司法实务图书中具有领先地位,深度参与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建设等,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对法治文化创意产品有独特的理解。此外,我们与最高人民法院管理的央属文物保护场所中国法院博物馆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直接负责管理运营沈家本故居,这使得我们在开发法治文创产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时拥有巨大独特的优势,也是我社科学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

汪奇峰:法律出版社成立七十年来的法律文化积累,以及一贯坚持的“为人民传播法律”的宗旨,就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法律内容 设计”是工作室的强项。法律出版社拥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深厚的法律文化题材资源、专业的法律理解能力以及系统的法律文化挖掘经验。这些独特优势,是工作室的宝贵财富,是其他法律类出版机构或市场化的文创公司难以复制和比拟的。

蒋怡:我们的根在出版社,这决定了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内容的高度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们的文创既是法律的“周边”,更是法治文化的载体。


“线上 线下”联动的多元化推广渠道

《法治周末》:目前出版社为这些文创产品构建了怎样的推广与销售体系?

朱鹏伟:我们构建了“专业直销渠道 社会协同”“传统线下 融媒体线上”的立体化全覆盖销售网络。在宣传内容上,我们在文创新品上市时,各设计公司同步配套精美宣传详情页,详述产品背后蕴含的法治故事、文化内涵、设计理念、产品特色等。经过建社近40年的深厚积淀,我们拥有非常庞大的直销体系,文创产品销售完全共享我们的图书和音像制品销售体系。同时,我们通过各经销商、传统电商、公众号、视频号、微店等线上渠道融合宣传推广,增加曝光量、增加购买入口,使群众能够更方便了解法治文化、法院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并足不出户快速下单、送货上门。

汪奇峰:出版社围绕“正义之美”系列文创产品,已初步构建了一套线上线下结合、兼具专业性与大众性的推广与销售体系。此外,我们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充分发挥自身在法律文化挖掘与创意设计方面的优势,针对机构与个人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专属设计方案。实际上,定制业务占据重要比重,已成为我们深化品牌影响、连接用户价值的重要途径。

蒋怡:我社正在研究依托美编室成立文创办公室,加大投入更多力量从事“让法治更有力量”的法治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我们正在构建“线上 线下”联动,“内容 活动”赋能的多元化推广渠道。


“让法治融入日常 让正义触手可及”

《法治周末》:未来,出版社是否有计划开发一些文创新产品?能否介绍未来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向或理念?

朱鹏伟:前期我们已经尝试不同风格类型的法治文创设计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收获了宝贵实践经验和市场反馈。未来我们有几个明确方向。一是将进一步深度挖掘和提炼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积累的优质法治文化资源,进一步将中国法院博物馆、沈家本故居两大央属文物保护场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内涵及元素展现出来,设计开发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优质产品。二是结合此前《法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图说(中英文版)》、六尺巷折叠旋转灯两款关联性极强的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爆品成功经验,设计制作更多能够受国人喜欢,又能走向国际、向国际传播中国法治文化的优秀产品。三是持续开发“法韵京华”系列法治文创产品,该系列产品将法治文化、法院文化、法院建筑与国潮风深度结合,已上市的冰箱贴、钥匙扣、随身镜等产品深度迎合当下潮流,深受各年龄层喜爱。

汪奇峰:未来我们会进一步细分市场,了解不同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继续推出高品质的文创产品。产品布局将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引领,并坚持“为法律赋予美感”的工作理念,让法律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形式触达公众。

此外,我中心始终秉持“做精、做专、做优”的理念,严把内容质量关、设计细节关、品控流程关,准确运用视觉文化表现之道表达法律文化建设主旨,弘扬法治文明,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法律文创产品与专业展陈服务。

蒋怡:未来开发方向的核心是“共情”:我们始终思考目标群体的痛点。他们关心什么,如就业、租房、消费、婚恋,我们的产品就从这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切入,让法律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酷炫装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法治周末》:法治文创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承载着普法与文化传播的使命。在您看来,出版社旗下的产品向公众传递一种怎样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气质?

朱鹏伟:我们的文创产品一直以来想向公众传递的是“让法治融入日常 让正义触手可及”品牌形象气质及理念。

我们依托多年法律精品图书出版资源,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多种元素,创新设计了系列法治文创产品,将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与创意设计相结合,融入日常用品,使社会公众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提升法治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汪奇峰:我们致力于塑造“法韵流传,普法入心”的品牌形象。为强化品牌标识度,我社推出了“正义之美”品牌,即以美为媒,让正义触手可及。我们深入挖掘法律文化中抽象而深远的审美内涵,并将其转化为具象化的产品形态,向公众传递法律独特的美学价值。

蒋怡:我们出品的产品希望能让公众感受到法律不仅专业严谨而且具有独特的亲和力,传递一种“有力度有温度”的法治文创品牌形象。

责编:尹丽

——法治周末
联系koko官网下载
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所有 koko官网下载 copyrights © 2014-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