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赵广汉被腰斩案
2025-10-09 13:09: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评历代奇案·西汉
□何能高
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人,历任平准令、县令、太守、京兆尹等职。元康元年(前65年),因徇私情处决无辜、强入相府审问丞相夫人、强押十余名相府人员审讯,受到丞相司直萧望之弹劾,最终被廷尉以数罪并罚判处腰斩。
惩办豪强
赵广汉年少时便展现出为官之才,成年后被举荐为郡中小吏、州从事,因廉洁、敏捷、通达事理、虚心待士,受到时人称赞。后被选为秀才,任平准令(掌管物价、调节市场供需的官职),经考核合格后任阳翟县令;不久又因政绩突出,升任京辅都尉,代理京兆尹之职。
上任后,赵广汉发现其掾属(下属官吏)杜建行事强横,喜好动用武力,门下食客多为唯利是图的奸诈之徒;更查明杜建受命参与汉昭帝陵墓(平陵)的预建工程,兼任平陵监造官,却利用职务之便,指使门客从平陵建造工程中非法牟取暴利。赵广汉先是含蓄告诫杜建,杜建表面上唯唯诺诺,实则依旧我行我素。赵广汉遂将其立案审查,准备依法惩处。
宫中权贵宦官与京城知名豪绅纷纷为杜建说情,手段无所不用,但赵广汉始终不为所动。杜建的家族成员与门下食客甚至密谋劫狱,此事被赵广汉侦知后,他立即派人警告为首者:“你们若敢劫狱,我必依法诛灭你们全家。”随后,赵广汉公开宣判杜建罪行,依法执行死刑,极大震慑了犯罪势力。
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王刘贺因行为荒淫无道,被大将军霍光与群臣联合废黜。时年十五岁的刘询被拥立为帝,史称汉宣帝。赵广汉因参与议立宣帝的重大决策,被封为关内侯,升任颍川太守。
颍川郡内的大姓原氏、褚氏两大宗族,互结姻亲、强强联合,横行乡里、胡作非为,当地官吏也多与他们相互勾结,纵容其恶行。原、褚两族的门下宾客因此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公然劫掠财物、实施抢劫犯罪,前任郡守始终无法将其逮捕归案。
赵广汉到任数月后,先是深入调查两大家族的情况,选拔、任用并奖励两族中可用的正直人员,让他们了解百姓对两族的控告内容。随后,秘密询问两大家族的知情者,全面核查两族的犯罪行为,很快便将两族中实施犯罪的罪魁祸首依法审讯处决。这令颍川郡的豪强势力大为震动、惊恐不已。
为进一步瓦解地方恶势力,赵广汉又故意泄露豪族子弟的证言,使他们互相埋怨指责;还令差役制作“举报箱”,并将箱中告密信的内容假托为豪族子弟所密告。在他的离间策略下,原本勾结的强势宗族与大姓家族逐渐互相仇视,地方恶势力彻底分化瓦解,颍川郡的民风民俗也随之大为改观。
善于调查
本始二年(前72年),汉廷派遣五位将军率军远征匈奴,征召赵广汉以太守身份领兵随行。从军返回后,赵广汉被任命为代理京兆尹,一年后正式升任京兆尹。
赵广汉办事认真负责、精力充沛,接待百姓申诉时常废寝忘食,甚至通宵达旦处理政务。他尤其精通“钩距法”(汉代侦查案件的一种方法,通过迂回提问、交叉验证获取真相),善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寻找线索、探知事实真相,这一能力在当时无人能及。例如,他在办案中若需调查马的价格,会先询问狗、羊、牛的价格,最后才问马价,通过各类牲畜价格的关联分析与比较,最终准确获知案件所需的事实真相。这种侦查技巧,只有赵广汉能精准运用,其他官员均望尘莫及。
当时长安郡内盗贼的据点、闾巷中游手好闲的不法之徒的行踪,以及官吏受贿的情况,赵广汉都了如指掌。曾有长安几名少年在一处极为偏僻的闾巷中密谋抢劫,结果很快便被赵广汉侦知,悉数逮捕法办。
赵广汉擅长调查案件、掌握实情,他的办法主要有二:一是善于安插耳目,建立情报网络;二是鼓励官民互相监督,揭发那些鲜为人知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当时的盗贼不敢轻易作案,即便作案也会被迅速抓获。京都长安的秩序从此变得井然有序,百姓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赵广汉的威名也随之流传各地,甚至连汉廷之外的匈奴人都知晓他的威名。
恩威并用
富人苏回担任侍郎后,在家中被人劫持。赵广汉接到报案后,立即带人赶赴苏回家中。他亲自站在苏家庭院中,令下属大声告知躲在室内的劫匪:“千万不要伤害人质!苏回是皇帝的侍从官,你们若束手就擒,入狱后会得到妥善待遇;若日后遇到朝廷大赦,或许还能重获自由。”
劫匪们听后十分惊恐,又素来听闻赵广汉的威名,当即开门跪地叩头投降。赵广汉见状,也上前俯身安抚道:“没伤害侍郎就好!”两名劫匪被捕入狱后,赵广汉兑现诺言,令人细心照料他们,让他们在狱中也能喝酒吃肉。同年冬天,朝廷对二犯执行死刑时,赵广汉还提前为他们备好棺木等安葬物品。两名劫匪感动地说:“我们犯罪当死,死而无恨!”
此外,赵广汉还上奏朝廷,请求提高基层官吏的物质待遇,建议将长安地区的游徼(负责治安巡逻的官吏)与监狱官吏的俸禄上调至百石。此后,享受百石俸禄的基层官吏大多能够自重,不敢违法随意拘捕百姓。京兆地区的政令也因此更加清明,官吏与百姓对赵广汉的称道不绝于口。不少老人说,自汉朝建立以来,历任京兆尹都比不上赵广汉。
西汉时期,朝廷在京都长安周边设立“三辅”(三个地方行政区域及对应官署的合称),除京兆尹外,还包括左冯翊、右扶风。当时左冯翊、右扶风地区的罪犯经常流窜至京兆尹管辖的京城作案,赵广汉曾感叹:“扰乱我京都太平的,常常是二辅地区的罪犯。若二辅也能由我兼管,京城治安一定会更好。”
违法办案
地节二年(前68年),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军霍光病逝,时年23岁的汉宣帝开始采用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议,逐步削弱霍氏家族的权势。赵广汉揣摩到宣帝的心思,亲自带领吏卒直闯接替霍光部分职权的霍光之子——博陆侯、右将军、大司马霍禹等人府邸,搜查霍禹家私自开设屠户、酿酒作坊的证据,砸破酒器后,又用斧头砍坏霍禹家的大门扬长而去。
当时霍禹的妹妹霍成君已是皇后,其母霍显买通御医毒死许皇后(汉宣帝原配皇后)的罪行尚未暴露。霍成君听说兄长霍禹的府邸被搜查、破坏和羞辱,便向汉宣帝哭诉。赵广汉因此受到汉宣帝严厉训斥。
然而,赵广汉见自己羞辱了国舅霍禹、惹怒了皇后,却仅被训斥而未受实质性处罚,便愈发无所顾忌。他对那些权势显赫的“官二代”,更是采取雷厉风行的手段,毫不留情,以致当时无人敢阻拦其越权行为。
但赵广汉未曾想到,一向以清廉、执法如山自居的他,其门客却违法私自卖酒,被已升任丞相的魏相所属的官吏发现后驱逐。
据《汉书》记载,赵广汉的门客怀疑此事是苏贤告发的,便将这一猜测密报给赵广汉。赵广汉随即派长安丞(京兆尹下属官吏)追查苏贤,又指使尉史禹(汉代郡府属吏,负责文书、司法事务)故意弹劾苏贤——称苏贤身为骑士(汉代军事人员,负责守卫边疆或京城),本应驻守霸上(汉代军事要地,在今陕西西安东),却擅自滞留不去,耽误了军用物资的征集与调拨。
苏贤的父亲得知后,向朝廷上书为儿子辩冤,并控告赵广汉诬陷。汉宣帝令有关部门审理此案,结果尉史禹被认定为诬告,判处腰斩之刑。同时,赵广汉也被主管部门奏请逮捕。汉宣帝下诏批准逮捕,赵广汉被逮捕审讯后供认有罪,恰逢朝廷大赦,最终被处以降低俸禄一等的处罚。
此后,赵广汉怀疑苏贤告发门客之事,是同邑人荣畜所教唆,便在地节三年(前67年)故意曲解法律条文,罗织罪名判处荣畜死刑,立即执行。此事很快被人告发,汉宣帝令丞相魏相和御史大夫共同查办。
魏相,字弱翁,《汉书》称其 “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善于选拔贤才、任用能人,还曾多次平反冤狱,是汉宣帝时期“昭宣中兴”的贤相。他接受诏令后,对荣畜案严查不放,这让赵广汉深感不安。
恰巧此时,魏相府中有一名奴婢自杀,赵广汉便怀疑是丞相夫人逼迫奴婢自尽。于是,他趁魏相外出祭祀宗庙之机,派属吏赵奉寿委婉劝告魏相,希望魏相能认识到其自身也有过失,双方“各让一步”,对他不予追究。谁知魏相不为所动,反而对赵广汉挟私处死荣畜一案追查得更紧。
被判极刑
赵广汉情急之下,索性上书汉宣帝,控告魏相逼迫奴婢自杀,想借此扳倒魏相。汉宣帝当即下令,令赵广汉负责调查此案。赵广汉随即带领众多下属闯入丞相府,命令魏相夫人在相府大庭广众之下下跪,质问她为何逼迫奴婢自杀。魏夫人极力辩驳,称自己并未杀婢;赵广汉又将相府的奴婢逐个审问,仍未得到他想要的口供,便强行将魏相府中的十余名奴婢押回京兆尹府衙继续审讯。
魏相回到府中得知此事后,立即上书汉宣帝:“臣妻确实没有逼迫奴婢自杀。赵广汉多次触犯法律却拒不认罪,还想用欺诈、胁迫的手段逼迫臣,幸好臣始终克制未上奏弹劾。恳请陛下派公正使者,彻查赵广汉擅自核查臣家事的行为。”
汉宣帝随即令廷尉于定国彻查此案。于定国办案向来严谨公正,经详细调查后上奏汉宣帝:魏相府的奴婢确因自身有罪,被逐出相府后回到其弟弟家中,因羞愧难当而自缢身亡,并非魏相夫妇直接逼迫自缢。
丞相司直萧望之据此上奏汉宣帝:“赵广汉肆意侮辱朝中大臣,想用权势压制奉公守法之人,其行为违反朝廷礼节、败坏社会风气,已构成大逆不道之罪。”汉宣帝当即下令罢免赵广汉官职,将其逮捕入狱治罪。
京都的百姓听说赵广汉被判死刑后,纷纷聚集到皇宫门前哭泣请愿,请求代赵广汉受死。汉宣帝得知后,仍坚持下令将赵广汉在市曹公开处决。直到此时,赵广汉才悔恨自己晚节不保,却已悔之晚矣。
功难抵罪
赵广汉为官期间清廉自守,敢于打击豪强大姓与地方恶势力,将京都长安的秩序治理得井然有序,堪称汉代能臣。他设立“举报箱”并及时处理举报内容,亦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尝试,具有制度创新的意义。
然而,赵广汉因门客违法被驱逐,便滥用职权、曲解法律,罗织罪名制造冤案,最终处死无辜的荣畜,其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在自身被调查期间,他又试图通过核查丞相府奴婢自杀案胁迫魏相妥协,失败后竟公然闯入相府,强令丞相夫人下跪,并强行押走相府十余名无关者审讯,严重逾越职权、滥用公权力。
赵广汉的这些行为——无论是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还是陷害无辜——在汉代法律框架下,已构成明确的犯罪。至于他此前立下的政绩,如治理颍川郡、维护京城治安等,固然值得肯定,但绝不能抵消他后来犯下的罪行,所谓“功是功,过是过,功不抵过”。
正是:不畏豪强素廉清,严格司法现雷霆。门客违法受驱逐,无辜入罪徇私情。谎报丞相逼人命,强押证人秋风惊。何曾冤魂入梦魇,终教刀锋落颈襟。法剑虽刚昭日月,滥刑无度必摧心。千秋功罪谁细陈,青史藏否鉴古今。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责编: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