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的对抗 含而不发的角力
——评电影《捕风追影》
2025-09-12 09:39:5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图为电影《捕风追影》海报。
□李佳
在今年佳片云集的暑期档,犯罪动作片《捕风追影》起初并非关注焦点,却凭实力掀起新的热度。这部在夏日尾声“姗姗而来”的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10亿,位列暑期档第三。
《捕风追影》是一部“成龙式”动作片,又不止于成龙——成龙在片中完成了更深入的转型;它改编自经典香港悬疑警匪片《跟踪》,却超越了改编范畴,形成独有的风格与表达,让原版成为自身的“背景板”。它带着香港动作片的熟悉程式、桥段与细节,唤起影迷的满满回忆,同时又极具突破性——通过多重元素的大胆融合探索动作片的革新之路,以这场“新旧交替”的尝试,带来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在141分钟里反复激荡观众内心。
武戏
以“动”为骨,以“作”为魂
影片改编自《跟踪》,熟悉原作的观众会发现基本故事框架未变:数亿资产遭劫,盗匪团伙凭超强反侦查能力全身而退,警方束手无策时,请出退役警官黄德忠(成龙饰)重组跟踪队,与以“影子”(梁家辉饰)为首的盗匪团伙展开“跟踪”与“反跟踪”的较量,最终将后者从“隐身”处挖出,展开殊死搏斗。
《跟踪》作为银河映像的经典之作,已被多次翻拍,而此次改编注入诸多新元素,观感截然不同。其中,“动作”是核心——从某种角度说,“动作”才是《捕风追影》的真正重心,故事只是动作施展的平台。依托原版扎实的框架,“动作”获得了充分空间,在多样场景与风格中绽放:全片“动感”十足,故事随动作韵律推进,动作又强化叙事的紧张感与悬念;每场动作戏各具千秋,以“作”的丰富性将“动”的张力发挥到极致,堪称让人应接不暇的动作“万花筒”。
影片上映后获赞“近十年最好看的动作片”,“打戏”看点尤为突出。其一,“打戏”贴合人物特质,且与场所、空间深度融合,既扬长避短,又突显个性。比如,成龙擅长在狭小空间即兴发挥,将日常器具变作武器,片中便设计了洗衣房、阁楼等场景的打戏,放大其优势,对影迷而言无疑是一波波“回忆杀”;饰演女警何秋果的张子枫身材娇小,动作便以灵活、柔韧的“缠”法制胜。盗匪团伙中,5位“养子”的打法也极具辨识度:有的狠辣凌厉,有的善于伪装,或用拳脚,或使双刀,或玩转现代工具——电影开篇他们逃脱警方追捕的20分钟,动作花哨却不失章法,令人眼花缭乱。而养父“影子”的武器是一把匕首,易藏且擅长出其不意,以快制胜、专攻要害,黑暗中泛着的寒光如阴冷狼牙,既适配梁家辉的动作戏风格,也暗合其“狼王”地位与“孤狼”本性。
其二,片中多场高质量群像“打戏”彰显调度功力。群体混战既要呈现密不透风的压迫感,又要“混”而不乱——看似缠斗一团,实则招招有章法、有节奏,进退有度。“影子”在孤儿院“1对30”的戏码备受称道:孤儿院狭长的走廊兼具限定性与纵深感,成为“影子”的制胜空间。他被围后无路可逃却无需逃避,困兽犹斗般打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场:打法简省高效,出招又准又狠,刀刀见血、招招致命,混战中对手的身体既是进攻目标,也是护身盾牌。这段浴血长廊的戏,既打出了动作片该有的肃杀感,也推动“影子”从“头狼”蜕变为“孤狼”,将其残忍狠厉暴露无遗,堪称全片“高光时刻”。此外,雇佣兵进攻警局、黄德忠在洗衣房“一对二”等群像戏亦值得称道。全片“打戏”占据半壁江山,以高密度、高质量的动作含量,昭示着香港动作片的强势回归。
文戏
以“情”为脉,以“智”为锋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香港动作片的突出特点是“打就完了”:只要“打”得精彩,故事框架往往简单,逻辑也难经推敲,即便是巅峰时期的成龙动作片亦不例外。打磨文戏是成龙的弱项,也是动作片转型的方向之一。而《捕风追影》最可圈可点之处,正在于实现了“文武兼备”。
选择《跟踪》作为蓝本为影片加分不少。“跟踪”不仅是外在行动,更暗含智慧较量与心理角力——原版《跟踪》的出彩之处正在于此。追与捕的双方上演你追我藏、你进我退、你明我暗的极限“拉扯”,焦灼时胜负难分。这样的戏考验定力、眼力与心力,更考验主创的“平衡力”。影片对追、捕双方采取势均力敌的“二分法”,实现完美对称:既难分伯仲,又互为映照。最精妙的设计是两组父子(师徒)关系的设定:黄德忠一手培养的跟踪队,尤其与何秋果之间“不是父女胜似父女”的情感牵绊;“影子”与“养子团”则以“狼性”训练为核心,全员贪婪狠厉、善于伪装,“影子”便是其中的“狼王”。两组人物的对抗,让看点拉满。
全片最好看的文戏,当属黄德忠部署跟踪队在人海中搜寻“影子”、最终在菜市场发现其踪迹的段落。前半段与开篇“养子团”反追捕的20分钟形成对称与升级:“对称”在于全员伪装、移形换位;“升级”则体现在定力——若说“养子团”的逃脱带些“秀”的意味,动作花哨、行为乖张,此处的跟踪队已完全“沉”入普通人中,化身为真正“隐身”的猎手。后半段“影子”显身后,双方角力由外转内,皆含而不发却蓄势待发。梁家辉仅以几个深邃眼神、几抹狐疑表情,便将僵持的紧张感拉满。这场较量中,万物皆可为“戏”:耳机、探头、电梯、钥匙,甚至烂苹果都暗藏机锋。双方角力的密度精确到秒,间不容发,任何细微动作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场“文戏”纯度百分百,双方自始至终未过一招,却已“招招见血”,值得反复品味。
作为动作片,《捕风追影》的情感输出同样精彩,最触人心的也藏在两组“父子”关系中。成龙在片中贡献了堪称个人最佳的“文戏”,昭示着他转型成功。“影子”到黄德忠“家”吃饭的戏,本是双方互相探底、短兵相接的较量,却意外流露黄德忠多年来对何秋果隐秘深沉、无声细致的照拂之情。这份真切的情感虽猝不及防,却拨动了银幕内外观者的心弦,也引出“影子”为数不多的真情流露。相比之下,“影子”与“养子团”的情感更为复杂:有多年养育之情,更有争夺“狼王”的角力,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到后期几乎难辨,连局中人都难以分清,于是成就了一桩“悬案”。正因其“悬”,才更有意味,让故事更添魅力。
内核
以“新”为径,以“旧”为基
在两组“父子”的设计中,影片还融入对“新旧”的思考。这既是时代课题、代际传承,也关乎动作片的未来方向。
黄德忠与“影子”作为“父辈”代表老派传统,本可能在时代大潮中被更替。影片开篇便充斥黑客、人工智能、信息化、高科技元素,“养子”们更高调喊出“时代不同,玩法不同”。但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真能替代老传统吗?人工智能真能取代人脑吗?
带着这些问题,影片巧妙呈现“父子”同台、“跟踪”与人工智能同台、“动作”与科技同台……当雇佣兵炸毁控制平台、信息操控全面失灵时,答案不言自明:“拳拳到肉”的打法依然最震撼人心。
“时代不同,规矩就是规矩。”电影结束时,“影子”的这句台词留下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责编: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