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代找,边界何在
2025-07-17 10:00:1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泛娱乐知识产权保护

视觉中国供图
无论是代找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具备基本的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规。只有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和分享数字资源,才能保障自身权益,避免因一时便利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法治周末》记者 管依萌
“代找代下全网资源”“电子书1元一本代找”“无偿代找资源服务已上线”……近年来,随着数字资源的普及,资源代找成为不少网友获取学习资料、影音娱乐和各类软件的方式。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长青指出,资源代找是指具备特定渠道或经验的人,替他人搜索并提供所需数字资源的链接或文件,或搭建资源平台,供资源需求者搜索数字资源的链接或文件。此类服务虽带来便利,但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也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资源代找的边界在哪里?实际操作中有哪些红线?《法治周末》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任何资源都能找?
“根据难易程度,价格不定。纯人工帮找,找不到不收费。”记者发现,各大平台上都有资源代找服务,可提供电影、电视剧、电子书、网络短剧、综艺、音乐、纪录片、动漫、漫画、付费视频教程、教资等稀有资源的查找服务。
以一部8季的美剧为例,记者在某二手平台上找到几家提供各类资源代找服务的个人商家,有的商家要价10元,有的商家要价6元,最终都以网盘的形式发给卖家。
其中一家可代找国内外各类网络资源(视频、文件、软件、音乐、图片等),根据服务难度进行收费。难度分为简单(目标信息精准并有现成的网络资源且不用处理加工和大量筛选)、一般(目标信息少或属于广义信息,需要一定的浏览筛选,目标资源大小不超过1gb)、困难(目标信息稀缺特殊,需要大量筛选或处理加工,目标资源大小超过1gb)。记者所寻找的美剧属于一般难度,收费6元,简单难度收费3元,困难难度则8元至10元不等。
“纯属公益,不收取任何费用。描述清楚需要什么资源,越详细越好。”除有偿代找外,在社交平台上还有无偿代找服务。但记者留言后发现,无偿代找的回复率较低,有的是自动回复,有的仅有少量资源,有的代找的资源并不是记者询问的剧集。
此外,很多商家会在商品详情页面标明免责声明:“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说明:资源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本店不承担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相关的法律责任。如发现侵权,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指出,此种行为是商家知道自己涉嫌侵权,所以才宣称自身不承担责任。代找服务既有可能涉及直接侵权,也可能涉及帮助侵权。
李长青认为,平台上标注的免责声明通常并不能免除法律责任。根据著作权法,使用他人作品必须获得著作权人许可,未经授权擅自复制、传播、发行等行为即构成侵权,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相应责任。即便平台或个人提前作出免责声明,只要存在明知侵权仍然传播的行为,依然需要承担法律后果。这类声明可能证明行为人明知无权仍然实施侵权,有加重其主观过错、扩大责任的风险。
“低门槛冷门副业,资源代找也能有高收益”“资源代找项目,日入500 ,详细教程”“利用闲暇时间去做资源代找?锁定精准付费粉丝多重变现”……除代找服务外,平台上还有很多资源代找的教程。
“资源代找属于黑灰产,涉及侵权,或游走在中间地带。”丛立先说。
构成侵权的边界
李长青表示,资源代找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所代找的资源是否经著作权人授权,二是代找过程中是否侵犯了著作权人的相关权利(如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如果未获授权就将受著作权保护的文件、下载链接等转交他人,无论是否收取费用,原则上都存在违反著作权法的风险。
李长青指出,若以盈利为目的,有偿为他人提供代找服务,且所涉资源处于著作权保护期且未获许可,直接分享链接或文件,几乎可以确定属于侵权,可能需承担民事乃至刑事责任。若仅为朋友少量、私下、无偿提供,且符合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仅限于个人学习、研究,不损害著作权人合法利益,存在不被追究侵权责任的可能(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若无偿行为扩展为微信群、qq群或公开平台的大规模推送,只要资源受保护且未获授权,同样存在较高侵权风险。李长青举例道,上海内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盘多多网站经营者)因提供湖南卫视节目网盘资源链接的搜索服务,被权利方起诉索赔。法院认定,内聚公司对侵权资源链接进行抓取、整理和推荐,扩大了侵权影响,构成帮助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资源代找是从技术、信息上提供便捷化服务。”丛立先补充道,有偿代找和无偿代找并不是判定侵权的标准。提供代找的资源多数是受到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资源,著作权侵权从来不以有偿和无偿作为判断的要件,有偿和无偿只是影响承担责任的多与少,并不影响侵权是否成立。
丛立先表示,通过代找方找到资源后,个人合理使用,包括学习、研究、欣赏,均不侵权。但提供代找服务的平台方侵权,因为平台方扮演了非法传播的角色。如个人找到资源并传播,双方构成共同侵权。
李长青补充道,判断资源代找何时“越界”,有几个重要参考标准:首先,一旦代找行为规模化、商业化,则极易被认定侵权;其次,未获授权的资源,其传播本身就构成风险,即使没有盈利,广泛传播同样会承担责任;最后,代找行为本质上绕开了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人对内容传播的授权限制,是加速侵权内容扩散的渠道,这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更加剧了侵权产业链的形成。
有哪些资源是不能代找的?
丛立先表示,已经进入公有领域、没有私权利的知识资源可以代找,比如,过了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保护期的教学资源、电视剧、老影片;还有公共知识资源、公共信息资源也可以代找,比如,没有私权附属、没有行政禁止的政府部门办公地址、办公电话等公共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三类资源不能代找:一是所属人享有私权利,在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保护期、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资源;二是行政法明确禁止的事项(需要特殊行政准入的资源,代找商家需办理行政许可资质才可提供代找服务);三是涉及黄赌毒等法律禁止的资源。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个作品进入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保护期的状况有所不同,涉及作品在哪里发表、在哪里出版,每个国家享有的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保护期可能略有区别。”丛立先提醒道。
李长青补充道,还有两类资源不能代找:盗版软件和模板(因其侵犯软件著作权及商标权,依据著作权法和相关法律须承担责任);危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的文件和作品,根据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传播此类内容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需遵循的“行规”
“已经涉嫌侵权和违法的,资源代找方自然要承担侵权的法律后果或违法的不利后果。”丛立先说,以平台为例,根据其责任大小,该平台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被权利人起诉。此时,平台应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丛立先进一步表示,在如何赔偿损失方面,可以用侵权人获利的判断方法,即平台提供代找服务后获利多少。但很多平台同时代找很多资源,难以计算清楚获利金额。在此情况下还有一种判定方法,以电视剧为例,按照正常相关授权传播一集的价格,看看平台传播了多少集,以授权许可合同为参考依据来计算。还可以根据其侵权的情节、行为造成的严重性和侵权的大小、数量等进行酌定,如难以判定,也可按照法律规定的500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标准进行赔偿。如果平台屡教不改,恶意进行代找服务,大面积地侵权,也可以对其惩罚性赔偿。
李长青指出,代找服务提供方须格外注意资源的来源是否合法,尽量只帮助查找通过正规授权或公开渠道获得的内容,并妥善保留相关授权证明。不得采用破解、绕过数字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管理或其他技术手段非法获取资源。应坚持非商业化原则,服务范围应仅限于个人学习交流,切忌有偿行为和大范围传播。
此外,他表示,资源需求方则应明确,所获取的数字资源只能在个人学习、研究等合理使用范畴内使用,严禁擅自转发、公开传播或用于商业目的。一旦收到权利人维权通知,应及时删除相关内容,积极配合整改,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李长青建议相关从业者和用户,在代找行为中随时自查自省,尽量只针对合法资源进行小范围的查找与使用。
当权利人发现自己的作品存在以资源代找等方式非法传播时,李长青表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3种不同的维权路径:其一,行政投诉。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侵权证据,如盗版链接、交易记录,申请对侵权人进行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需注意,行政处罚的前提是侵权行为已经损害公共利益;其二,民事诉讼。要求侵权赔偿,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主张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其三,刑事报案。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对大规模盗版行为,权利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资源代找人侵犯著作权罪。
李长青告诉记者,数字时代,资源代找虽然给人们带来便利,但其法律风险不可低估。无论是代找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具备基本的koko官网下载的版权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规。只有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和分享数字资源,才能保障自身权益,避免因一时便利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共同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公平有序的网络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责编:戴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