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电线的“远”与“近”
2025-09-26 15:19:3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 政法笔记
□车玉龙
“车法官,谢谢您!这么个小案子,让您费心了!”接过那面写着“倾心替民解忧,真心为民办事”的锦旗,当事人老李的真诚让我心头一暖。锦旗上金灿灿的字,也把我的思绪拉回了3个多月前那个闷热的地下车库。
今年5月,围绕一根充电桩电线的“远近之争”,老李和物业公司僵持不下。几年前,业主老李在车位安装充电桩时,小区物业以“消防安全”为由,要求他绕过就近的配电箱,从几十米开外的另一个电箱接线安装。更让他憋屈的是,最近他发现其他邻居却能就近安装——这一差异让他难以接受,遂将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一并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在组织庭前证据交换时,双方火药味十足。对老李而言,多花冤枉钱是一方面,更让他在意的是公平性:“明明其他业主都能装,凭什么对我区别对待?必须给我个说法!”而物业公司与开发商则相互推脱,声称当时对接的工作人员已离职,诸多细节无法核实,最终将理由归咎于“当时存在消防隐患”,一口咬定自身无责。这个案子的标的额不大,才两千出头,但双方那股子较真劲儿却让我感到有些棘手。
坐堂问案,有时真不如迈开腿、沉下去。仅听双方描述“几十米”的距离,我心里始终没底——唯有亲眼查看、亲手测量,才能查清事实,这既是对案件负责,更是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负责。于是,我带着助理、书记员,备好卷尺与激光测距仪前往案涉小区地下车库,同时邀请供电公司的专业人员到场,以便提供koko官网下载的技术支持,确保勘验结果的专业性与公信力。
看到法院工作人员带着专业设备上门,老李和物业经理明显有些吃惊。我先让双方分别指认配电箱位置、说明当初走线情况,待基本信息梳理清晰后,便开始现场勘验测量。地下车库环境复杂,拐角多、立柱密,激光测距仪受遮挡影响难以精准使用。“换卷尺!”我当即决定,和书记员一起弯腰俯身,在车辆缝隙间穿梭,时而登高量取线路高度,时而伏地核对接线端口——午后的地库闷热难耐,空气不流通,汗水很快浸透了制服后背。测量、记录、比对……一个多小时的忙碌后,数据终于印证了老李的委屈:他的充电桩线路,确实比其他邻居多走了整整四十五米!更关键的是,供电公司现场检测后明确表示,就近的配电箱完全符合充电桩安装的安全标准,物业此前主张的“消防隐患”并无依据。
勘验间隙,我分别与老李、物业经理聊了聊。老李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错了就是错了,我不是缺那点钱,就是要评这个理儿!”后来我了解到,老李经济条件不差,平时按时缴纳物业费,与物业经理私下关系也还算融洽。我明白,这起案子的核心根本不是那两千多元钱,而是老李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份求公平、“争口气”的诉求,远大于对经济赔偿的主张。
而物业经理这边,虽然起初态度强硬,但看到法院为了这起“小案子”如此投入,不仅亲自上门勘验,还请来专业机构佐证,眼神里渐渐透出触动与认可。其实在勘验前,我已查阅梳理了类似充电桩安装纠纷的判例以及有关充电桩的规范性文件,做好了判决的准备。但此刻,看着双方的态度变化,我意识到:判决或许能“结案”,却未必能“了事”,唯有调解达成共识,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测量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前往物业办公室沟通,短短一百多米的路,成了调解的关键突破口。我边走边对物业经理说:“你看,事实都摆在眼前了。近的箱子能用,其他业主都就近装了,之前说的‘消防隐患’站不住脚。这案子要是判决,公司不仅大概率败诉,还要承担诉讼费,更会影响小区业主对物业的信任。咱换位想想,要是您遇到这事儿,委屈不?”经理沉默着点了点头,接着是感慨:“车法官,您太负责了!就冲您这份心,这案子我调!我给领导打报告!”
回到法院办公室,我将法理、情理与可能的判决结果向双方一一说明。针对老李,我坦诚指出:他提交的安装费用票据存在部分瑕疵,无法完全证明“多走四十五米”对应的实际损失金额,若进入判决程序,最终支持的赔偿数额可能低于他的预期。老李是个明白人,也感受到了法院的用心。他看着我汗湿的制服,动情地说:“我之前也打过官司,知道你们忙。您是好法官,我服您!”最终,我综合案情,提出了一千元的赔偿方案,双方没有任何犹豫,爽快同意,老李当场就写下了撤诉申请,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还连声说要送锦旗。那份由衷的认可,在我眼中比什么都珍贵。
老李要来送锦旗那天,我再三推辞:“这案子标的不大,我做的都是法官该做的分内事。”但老李坚持要请假过来,他说:“车法官,我真的很感动。”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是啊,很多时候,老百姓打官司,要的就是一个“理”字,求的就是一份被认真对待的感受。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纠纷,背后连接的正是他们对法治最朴素、最直接的期盼。小案不小看,用心方止争。四十多米电线的距离,要用脚步去丈量;老百姓心中的公平秤,更该用责任去校准。这,就是我们法官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
责编: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