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自规局联合多部门破解交通“堵点”
2025-10-14 15:05:29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杨文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央公园周边枫林园与银桦园道路交叉口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一牵动万千市民的交通治理“民生答卷”进入施工阶段。此次改造由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联合交管、住建、城管等多部门协同攻坚,通过“规划先行、联动共治”的模式,精准回应群众对“安全出行、便捷停车”的迫切诉求,让城市治理的温度直抵民心。
交通痛点成“心病” 群众诉求“声声急”
“路口像个‘歪脖子’,违停车辆把路堵死,老人孩子过马路提心吊胆!”提及改造前的枫林园与银桦园交叉口,周边居民王女士深有感触。据了解,该路口因历史规划原因呈不规则形态,加之长期存在车辆违停、交通标识缺失、停车资源不足等问题,不仅导致早晚高峰通行效率低下,更成为交通事故高发地。银桦园东门道路被私家车“全天候占据”,部分商家私设地锁“圈占”公共车位,斑马线模糊不清、行人过街无保障……一系列“城市病”让居民苦不堪言,12345热线投诉记录达数十条,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
专班攻坚“开良方” 科学规划“解民忧”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7月15日迅速组建工作专班,联合市交警支队开展“沉浸式”调研——连续3天蹲点记录车流量、走访商户居民、绘制违停热力图,最终锁定“堵点”根源。市国土空间规划院以“疏堵结合、安全优先”为原则,量身定制koko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新增20个路侧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重新规划3处斑马线并增设警示标识,在违停高发路段布设5处智能抓拍摄像头,从“物理隔离、技术监管、人文关怀”三方面构建治理体系。
部门协同“一盘棋” 民生工程“加速跑”
“规划图纸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让各部门‘握指成拳’!”7月28日,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交管支队明确“施工期间临时交通管制方案”,住建局敲定“9月底前完工”的施工时间表,城管局承诺“3日内清理商户私占车位”,伟业尚城物业主动承担“居民停车引导”责任。各部门还依据《佳木斯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签署协同推进协议,将方案公示并吸纳社区居民提出的“降低路沿石高度方便轮椅通行”“增设花箱隔离提升美观度”等建议,让民生工程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8月18日,改造工程如期开工。在施工现场,市国土空间规划院副院长谷明利与施工单位负责人张成国蹲在地上比划道:“北侧道板衔接处要‘缓坡过渡’,既保证排水不积水,又让推婴儿车的家长好走!”从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从部门协同到群众参与,这场交通治理攻坚战展现了“民生优先”的城市温度。

治理闭环显成效 精细服务暖人心
“以前接送孩子得绕300米远路,现在改造后路口变‘敞亮’了,斑马线就在楼下!”看着家门口的变化,银桦园居民李大爷难掩喜悦。此次改造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优化,更构建起“规划引领—部门联动—动态管理”的治理闭环:施工期间,专班每日现场巡查解决问题;完工后,交管部门将通过“电子警察 人工巡逻”强化监管,物业定期收集居民反馈,形成“发现—解决—反馈—优化”的长效机制。
民生工程的“进度条”,连着群众的“幸福指数”。此次交叉口改造,是佳木斯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从群众“吐槽点”出发,用部门“联动拳”破题,让城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更有温度。随着工程推进,一幅“路畅、车顺、人安”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让市民在细节处感受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
责编:韦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