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公安局田间地头 “保秋收”
2025-10-17 16:30: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杨文军
□李吉南 王安政
“广大村民朋友们,秋收季节到了,驾驶农用车辆、拖拉机载货车辆出行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在村屯道路上,随处可以听到流动警务车“小喇叭”的声音。这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把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护秋保收”专项行动中的一个具体举措。

显性用警,强化社会治安管控
针对秋收时节农村青壮年劳力多在田间作业、家中留守人员多为老弱妇孺,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的特点,牡丹江市公安机关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上街面、压到一线。
——加强巡逻防控。采取车巡、步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农田区域、粮食晾晒场地、仓储库房、农资商店等重点部位和案件高发时段、路段的巡逻密度和频次。尤其是夜间,警灯闪烁在乡间小道,有效震慑了潜在违法犯罪活动。
——严打涉农犯罪。对发生的盗窃粮食、牲畜、农机具及生产物资等案件,坚持快速受理、快速侦查、快速破案,全力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同时,密切关注利用秋收时节实施的诈骗、非法集资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活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农户防范意识。
——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社区民警、驻村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围绕土地边界、农机使用、用工报酬、粮食买卖等易引发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摸排化解工作,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各分县(市)局、派出所迅速响应,结合本地秋收进度和治安特点,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了市局统筹、分局主战、派出所扎根基层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交管、治安、刑侦、反恐与巡特、派出所等多警种协同作战,打破警种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勤务联动,有效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反应迅速、打击精准的全域安全防护网,确保秋收期间安保工作无死角、无盲区。
保障畅通,守护秋收道路安全
“老哥,快停下!”“咋啦,警察同志?”“咱这拖拉机车厢里可不能拉人啊,快下来。”9月16日清晨6点,绥芬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刘凤华,准时来到了建新村口。为了避免发生秋收农用车安全事故,刘凤华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好几天在各村屯道口拦截非法载人农用车。
秋收期间,农用车辆、运输车辆大幅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压力陡增。牡丹江市公安交管部门科学布设警力,全力以赴保障“秋收路”安全畅通。
——排查整治隐患。对农村道路,特别是田间地头连接主干道的路段进行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安全设施缺失等风险点段。督促相关单位完善警示标志、减速带等安全设施。
——加强路面管控。在重点路段、路口设立临时检查点,严查严处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超载超速以及运输粮食车辆的超限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向驾驶员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讲解违法危害。
——优化服务措施。针对农用车辆出行特点,采取弹性勤务模式,在早晚出行高峰加强疏导。为运输秋粮车辆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粮食运输高效顺畅,避免发生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
贴心服务,警民携手护秋保收
家住宁安市卧龙乡三道湾村的孙老汉和老伴儿种了6亩玉米,由于儿女都在外省工作赶不回来,老两口心里很是着急。卧龙派出所“青年党员先锋队”挺身而出,带着家伙事儿在玉米地里忙的不亦乐乎。
牡丹江市公安局广大民警、辅警靠前帮扶、主动作为,积极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开展便民服务。全市各派出所窗口民警为办理户籍、身份证等业务的农户提供预约、延时服务,避免因办理业务耽误农时。民警利用下乡走访时机,为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提供上门办证、送证服务。同时,民警主动向农户提供关于粮食购销合同、劳务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帮助农户规避风险,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助力生产劳动。林口县、宁安市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还组织民警成立“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青年帮收小组”,在休息时间帮助劳动力短缺的困难家庭抢收庄稼,用实际行动践行从警初心,密切了警民鱼水情。
——广泛宣传教育。民警通过村民大会、村广播、微信群、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农户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重点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和法律规定,引导农民采用环保方式处理秸秆,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我们严格火源管控,指导乡镇、村屯完善消防安全预案,检查维护消防器材设施,严厉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大监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野外焚烧秸秆现象,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牡丹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韦文洁